应聘人员基本资格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 政治立场坚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 热爱党的新闻事业,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大学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1997年2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1994年2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1986年2月1日以后出生);留学人员不超过35周岁(1986年2月1日以后出生)。
6. 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7.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8. 具备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聘)用纪律行为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应聘。
报名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
招聘范围
招聘对象为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含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不含各类委培生、定向生)或留学人员。国内高校毕业生须在2022年7月底前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就业报到证(派遣证),留学人员须在2022年7月底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学历认证。岗位要求的专业条件均为报名应聘人员获得的最高学历所对应专业。京内生源指已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报名应聘人员,不含北京高校集体户口。
留学人员根据自身情况报考符合资格条件的岗位,已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留学人员可以报考京内生源岗位;不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留学人员在符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规定的在京就业落户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报考京外生源岗位。
招聘岗位及资格条件
此次招聘涉及编辑(京外生源)、编辑(京内生源)、记者(京外生源)、记者(京内生源)、图文编辑(京外生源)、图文编辑(京内生源)6个岗位,计划招聘25人。
京内生源毕业生可报名所有岗位,京外生源毕业生只可报名京外生源岗位。
具体岗位及资格条件详见《经济日报社2022年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其中,有关岗位专业条件参考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
招聘程序
(一)报名应聘方式和时间
报名应聘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站地址为中国经济网www.ce.cn。报名应聘人员提交报名申请的时间为2022年2月9日至3月9日,每人限报1个岗位,可选择是否服从岗位调剂(调剂仅限于笔试名单确定之前)。
(二)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工作由经济日报社人事部负责,贯穿公开招聘全过程。根据本公告规定的报名资格条件和招聘岗位要求,对报名申请进行审查,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对所有报名应聘人员一视同仁。同一岗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数的比例低于5:1的,在笔试开考前将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取消岗位招聘计划的,该岗位报名应聘人员可在笔试开始前改报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其他岗位。减少岗位招聘人数或者取消岗位招聘计划将于笔试前在中国经济网公布。
(三)笔试
笔试包括综合素质测试和专业能力测试,委托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组织,具体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将在中国经济网公布。笔试结束15日内,报名应聘人员可登陆中国经济网查询笔试成绩。本次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辅导培训班。
(四)面试
根据应聘人员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4:1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笔试成绩并列的,一并进入面试)。参加面试的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数的比例低于2:1的,在面试开考前将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面试人选、面试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将在中国经济网公布。如报名应聘人员放弃面试资格,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
面试采取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面试结束15日内在中国经济网公布应聘人员面试成绩。
考试综合成绩将按照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参考职业性格测试结果合成。
笔试、面试期间,对报名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复审,根据报名申请与应聘人员本人及其身份证、学生证等原件材料进行核对。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招聘单位有权取消其参加面试的资格。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