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同学们记忆以下核心对策,并认真阅读后面所附的新闻稿件: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整合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建立统一规范的食品广告监管办法,构建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达到长效监管效果。
2、健全广告审查制度,实现广告监管“关口前移”。严把审核关,同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卫生、电视台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交流广告监管信息,加强互助协作,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3、加大对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食品药监、卫生、工商、广播电视、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食品虚假宣传和违法销售的治理力度,不给虚假食品广告和违法销售行为留有任何可乘之机。
4、加强媒体自律,提高媒体的公信度。加强媒体行业自律,杜绝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导致的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提高媒体的公信度。
5、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事前防范。加强对广告行业组织的指导,引导广告行业建立自律机制,增强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和广告发布单位的法治意识。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将虚假违法食品广告堵在发布之前。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法律知识和识别虚假违法食品广告能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拒绝虚假违法广告的氛围。
6、建立健全违法食品广告公告制度。根据违法食品广告发布的动态及趋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告提示,提醒消费者识别虚假违法食品广告。通过部门联合公告、广告监管机关公告等多种方式,采取虚假违法食品广告典型案例曝光、违法食品广告提示、违法食品广告案例点评、涉嫌严重违法食品广告监测通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公告频次和曝光力度。
新闻链接:(这篇新闻稿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解读工商总局《食品广告监管制度》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与之相关的食品广告违法现象也成为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工商机关去年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5万多件,其中十分之一是食品广告。
为加强对食品广告的监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日发布《食品广告监管制度》,从严厉打击、加强监测、定期曝光等方面,为食品广告加上了五道“紧箍咒”。
六类虚假违法食品广告成重点查处对象
根据《食品广告监管制度》,工商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发布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行为,重点查处以下六类虚假违法食品广告:
——含有虚假、夸大内容的食品广告,特别是保健食品广告;
——涉及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食品广告;
——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发布的保健食品广告;
——含有使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医生名义或者形象的食品广告,以及使用专家、消费者名义或者形象为保健食品功效做证明的广告;
——利用新闻报道形式、健康资讯等相关栏(节)目发布或者变相发布的保健食品广告;
——含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推荐内容的食品广告。
媒体须承担食品广告审查责任
根据《食品广告监管制度》,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须落实食品广告的审查责任。
工商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媒体单位履行广告发布审查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媒体单位落实食品广告发布审查制度的监督检查;对广告审查人员开展食品广告法律、法规培训,指导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建立和完善食品广告承接登记、相关证明文件审验、广告内容核实审查、客户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
对由于广告审查措施不健全、不落实而造成发布涉及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违法广告媒体,工商机关将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媒体单位主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