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类要谦虚一些,慎重一些,节制一些……而倡导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正确位置,“人”字原本多大就写多大。现在是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些,小些,更小些,把“人”写在原来应有的位置上。“‘人’字现在是写得太大了囊馑际牵?)。
A:面对现实人类太自大
B:面对历史人类太自大
C:面对大自然人类太自大
D:面对同类人人都很自大
2 . 作为领导者,要心胸宽广,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意见,要既能坚持原则又能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打击报复
B:听之任之
C:同情怜悯
D:灵活处理
3 . 企业社会响应是指企业受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引导满足社会某种普遍需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企业社会响应的是:
A:某工厂发生污染事故,周边企业出资垫付事故赔偿金
B:工程队在工地周围铺设防尘网,减少粉尘造成的污染
C:某企业捐赠3亿股企业股票给慈善组织设立专项基金
D:某公司按照《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
4 . 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一根本原则的确定是在()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六大
5 . 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 )负刑事责任。
A:可以
B:应当
C:必定
D:根据犯罪情节
6 . 归档文件整理的根本目的是()。?
A:便于查阅和利用?
B:便于查阅和归档?
C:便于保管和利用?
D:便于集中统一管理?
7 . 一般说来,考试的可靠性与考试题目的数量成正比,恰好像投篮球,仅仅试投一两次,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投篮人的水平,很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只有试投足够多的次数,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题目数量越多,用于命题、制卷、评分的花费也越多。因此,考试题目数量的%定往往必须在花费尽可能少和考试的准确性尽可能高的要求之间取得妥协。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试题数量的确定()。
A:应使考试费用达到最少
B:决定了考试是否能够考察出应考者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他对特定知识内容的记忆量
C:不会总能满足使考试成本最低的要求
D:决定于考试时间的长短
8 . 地震迁移是指强震按一定的时间、空间规律相继发生的现象。地震迁移的时空尺度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沿着一条断裂带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也可在一个地震区内,以地震带为迁移单元。在几百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此外还有地震沿纬度作更长距离的迁移。根据上攵ㄒ澹铝胁皇粲诘卣鹎ㄒ频氖牵ǎ?/p>
A:祁连山地震带由东南向西北发生1920年海原8.5级地震、1927年的古浪8级地震和1932年的昌马7.5级地震
B:华北地震区1484—1732年强震主要发生在山西带上,而1815—1976年强震由西向东迁移到华北平原地震带上
C: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在1939—1967年间,大于(含等于)7级的地震自东经400开始以每年约80公里的速度向西迁移
D: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勘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9 .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是()。
A:批转性通知
B:发布性通知
C:转发性通知
D:指示性通知
10 . 生命是环境“逼出来”的,因而生为环境的奴隶,它最多只是“主动地”附属于环境。谁要考察一种生命形式,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环境,否则就会对生命的“怪异”感到( )。填入括号内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震惊
B:疑惑
C:惊诧
D:惊异
答案及解析
1 . 人类要谦虚一些,慎重一些,节制一些……而倡导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正确位置,“人”字原本多大就写多大。现在是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些,小些,更小些,把“人”写在原来应有的位置上。“‘人’字现在是写得太大了囊馑际牵?)。
A:面对现实人类太自大
B:面对历史人类太自大
C:面对大自然人类太自大
D:面对同类人人都很自大
答案:【答案】C。题目详解: 从文中“倡导生态文明的关键”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说的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字现在是写得太大了”则指的是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即“面对大自然人类太自大”。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 . 作为领导者,要心胸宽广,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意见,要既能坚持原则又能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打击报复
B:听之任之
C:同情怜悯
D:灵活处理
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可以排除ABC。
3 . 企业社会响应是指企业受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引导满足社会某种普遍需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企业社会响应的是:
A:某工厂发生污染事故,周边企业出资垫付事故赔偿金
B:工程队在工地周围铺设防尘网,减少粉尘造成的污染
C:某企业捐赠3亿股企业股票给慈善组织设立专项基金
D:某公司按照《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
答案:D。企业社会响应的定义要点是:受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引导。A、B、C三项都符合定义;D项是按照《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不符合定义。
4 . 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一根本原则的确定是在()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六大
答案:C
5 . 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 )负刑事责任。
A:可以
B:应当
C:必定
D:根据犯罪情节
答案:B
6 . 归档文件整理的根本目的是()。?
A:便于查阅和利用?
B:便于查阅和归档?
C:便于保管和利用?
D:便于集中统一管理?
答案:C。解析:归档文件整理是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便于保管和利用”是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7 . 一般说来,考试的可靠性与考试题目的数量成正比,恰好像投篮球,仅仅试投一两次,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投篮人的水平,很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只有试投足够多的次数,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题目数量越多,用于命题、制卷、评分的花费也越多。因此,考试题目数量的%定往往必须在花费尽可能少和考试的准确性尽可能高的要求之间取得妥协。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试题数量的确定()。
A:应使考试费用达到最少
B:决定了考试是否能够考察出应考者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他对特定知识内容的记忆量
C:不会总能满足使考试成本最低的要求
D:决定于考试时间的长短
答案:C。题目详解: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从两方面阐述了考试题目数量的影响因素:一方面要保证考试数量能够检测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又受到考试成本的限制。文段最后以表示结论的关联词“因此”引出作者观点,即“因此,考试题目数量的确定往往必须在花费尽可能少和考试底既沸跃】赡芨叩囊笾淙〉猛仔!币虼耍詈罂际允康娜范ú荒茏苈闫渲幸环矫嫦拗埔蛩兀珻选项,“不会总能满足使考试成本最低的要求”表述符合作者观点。因此,本题选择C项
8 . 地震迁移是指强震按一定的时间、空间规律相继发生的现象。地震迁移的时空尺度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沿着一条断裂带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也可在一个地震区内,以地震带为迁移单元。在几百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此外还有地震沿纬度作更长距离的迁移。根据上攵ㄒ澹铝胁皇粲诘卣鹎ㄒ频氖牵ǎ?/p>
A:祁连山地震带由东南向西北发生1920年海原8.5级地震、1927年的古浪8级地震和1932年的昌马7.5级地震
B:华北地震区1484—1732年强震主要发生在山西带上,而1815—1976年强震由西向东迁移到华北平原地震带上
C: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在1939—1967年间,大于(含等于)7级的地震自东经400开始以每年约80公里的速度向西迁移
D: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勘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答案:地震迁移的定义要点是:按一定的时问、空间规律相继发生。A、B、C三项均符合定义,A、C两项符合“一条断裂带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B项符合“一个地震区内。以地震带为迁移单元。在几百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D项只体现了时间规律,没有体现空间规律,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9 .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是()。
A:批转性通知
B:发布性通知
C:转发性通知
D:指示性通知
答案: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通知可以分为六大类:(1)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2)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3)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4)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5)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6)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常把有关信息或要求用通知的形式传达给有关机构或群众。题中的通知属于发布性通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 . 生命是环境“逼出来”的,因而生为环境的奴隶,它最多只是“主动地”附属于环境。谁要考察一种生命形式,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环境,否则就会对生命的“怪异”感到( )。填入括号内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震惊
B:疑惑
C:惊诧
D:惊异
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由题干中的“生命之‘怪异’”可知,填入括号处的词语应该体现出“觉得不寻常”的态度。“惊异”指感到不同寻常,最能体现出这种态度,故正确答案为D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