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突发事件,除社会安全事件外,一般分为( )级。
A:二
B:三
C:四
D:五
2 .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问集》,《顾准日记》__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__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 的畅销,成为了___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充斥,符合,金玉良言
B:风靡,印证,字字珠玑
C:风行,满足,老少咸宜
D:充塞,引发,家喻户晓
3 . 义务教育阶段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形成城乡之间和不同收入家庭之间孩子的同一“起跑线”的关键,政府给予充分的公共资源投入______。值得指出的是,______学前教育具有较高社会收益率,意味着政府买单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使全社会受益原则的,应该逐步______义务教育的范围。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责无旁贷,鉴于,纳入
B:正当其时,因为,扩大
C:天经地义,缘于,加大
D:刻不容缓,由于,拓宽
4 .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否认运动的存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5 .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充满希望”的一代
B:“80后”的由来
C: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D:“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6 . 1,9,36,100,()
A:81
B:27
C:125
D:225
7 . 公务文收的抄送机关是指()
A:所有同级机关、部门
B:上级主管机关、部门
C:需要了解此份公文内容但不负责答复办理的机关
D:需要了解此份公文内容,并帮助答复办理的机关
8 . 应当说,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新闻发言人制度未来大势所趋。然而,纵观现实,尽管问责风暴愈演愈烈,但公众叫好之后又心存疑虑。黑砖窑撤职官员复出,瓮安撤职官员也复出,复职原因语焉不详;各地出台的领导问责办法,标准不统一,理由千差万别,面临着“有法却似无法)的尴尬;在操作层面,民众对官员是否问责以及问责力度的评判,缺乏应有的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有学者就曾公开表示,如果无理、无据、无程序,那么问责制度本身可能就需要被问责。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A: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大势所趋
B:新闻发布工作需要建立对称责任制
C:公众对问责制度心存疑虑
D: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需要规范程序
9 .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
A: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是人本能的反映
10 . 在相携相伴的风雨同行中,一批人走过风华正茂,正在经行而立不惑;一批人领略了春夏的________而收获着金秋的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炽热,静美
B:明媚,丰厚
C:绚烂,丰盈
D:烂漫,静谧
答案及解析
1 . 突发事件,除社会安全事件外,一般分为( )级。
A:二
B:三
C:四
D:五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社会安全事件因性质特殊演进特点不同于其他三类突发事件,一般不进行分级。
2 .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问集》,《顾准日记》__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__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 的畅销,成为了___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充斥,符合,金玉良言
B:风靡,印证,字字珠玑
C:风行,满足,老少咸宜
D:充塞,引发,家喻户晓
答案:【答案】C。题目详解:这道题考查了分析句子的语境和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因此属于综合类。充斥:充满,到处都是符合:(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合风行: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时期的习惯,用法或式样满足:R训玫降母械阶愎涣顺淙喝渎ⅲ浩舴ⅰ=鹩窳佳裕航鹩瘢夯平鸷兔烙瘛1扔骺晒蠖屑壑档娜案妗W肿种殓幔褐殓幔褐樽印C扛鲎侄枷裾渲橐谎1扔魉祷埃恼碌拇示涫钟琶馈<矣骰杭壹一ЩФ贾馈P稳萑怂仓N亩沃刑岬健叭志保浴袄仙傧桃恕备臃语境及题意。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3 . 义务教育阶段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形成城乡之间和不同收入家庭之间孩子的同一“起跑线”的关键,政府给予充分的公共资源投入______。值得指出的是,______学前教育具有较高社会收益率,意味着政府买单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使全社会受益原则的,应该逐步______义务教育的范围。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责无旁贷,鉴于,纳入
B:正当其时,因为,扩大
C:天经地义,缘于,加大
D:刻不容缓,由于,拓宽
答案:A。题目详解:第一空:从文段内容来看,侧重说明政府投入义务教育的合理性和必须性,并没有提到时间上的紧迫性。正当其时指正处在合适的时间;刻不容缓指片刻也不能拖延, 形容形势紧迫。排除B、D两项。第三空:加大与“范围”搭配不妥,排除C项。结合上下文来看,要表达的是敢槔┐螅ㄍ乜恚┮逦窠逃姆段В敖逃扇胍逦窠逃姆段В 澳扇搿弊钗〉薄W凵希收反鸢肝?A。文段节选自《行政管理改革》刊登的《蔡昉:破除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误读》
4 .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否认运动的存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答案:A。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脱离运动看待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把运动看作是精神的运动,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 .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充满希望”的一代
B:“80后”的由来
C: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D:“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答案:B。题目详解: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80后”这个词的由来及演变。第一句从最早的2001年说起,介绍当时这个词的指向。第二句介绍了2003年这个词的演变。第三句进而介绍了从2004年底以后这个词的指向。A项是对“80后”作出的带个人色彩的评价,文中不曾流露,排除。C项“新视角理纯创币彩瞧缆坌灾实谋泶铮懦项说“引起社会关注”,从文段看不出这层信息,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 . 1,9,36,100,()
A:81
B:27
C:125
D:225
答案: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8,27,64,125(立方数列),故下一项括号内应填100+125=225。
7 . 公务文收的抄送机关是指()
A:所有同级机关、部门
B:上级主管机关、部门
C:需要了解此份公文内容但不负责答复办理的机关
D:需要了解此份公文内容,并帮助答复办理的机关
答案:C
8 . 应当说,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新闻发言人制度未来大势所趋。然而,纵观现实,尽管问责风暴愈演愈烈,但公众叫好之后又心存疑虑。黑砖窑撤职官员复出,瓮安撤职官员也复出,复职原因语焉不详;各地出台的领导问责办法,标准不统一,理由千差万别,面临着“有法却似无法)的尴尬;在操作层面,民众对官员是否问责以及问责力度的评判,缺乏应有的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有学者就曾公开表示,如果无理、无据、无程序,那么问责制度本身可能就需要被问责。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A: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大势所趋
B:新闻发布工作需要建立对称责任制
C:公众对问责制度心存疑虑
D: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需要规范程序
答案:意图推断题。本段首句承认建立新闻工作问责制的必要性,引出议论主题;接下来转折,并通过问责制的弊端引出公众对新闻工作问责制的疑虑,最后作者借学者之口表达了问责制度本身尚待完善的观点。A项、C项断章取义,B项无中生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9 .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
A: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是人本能的反映
答案: B
10 . 在相携相伴的风雨同行中,一批人走过风华正茂,正在经行而立不惑;一批人领略了春夏的________而收获着金秋的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炽热,静美
B:明媚,丰厚
C:绚烂,丰盈
D:烂漫,静谧
答案:C。题目详解:炽热,意为温度极高,热烈,通常用来形容夏季。明媚,鲜明可爱,通常用来形容春季,如春光明媚等。由第一个空前的“春夏”可首先排除A、B。绚烂,就是浓烈繁华,绚丽多彩。丰盈,意为富足。烂漫,光彩四射,绚丽多彩。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由第罡隹涨暗摹笆栈瘛笨煽闯龊竺嫜 胺嵊备〉薄S纱伺懦鼶而选C。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