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中唯心主义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5-08-25 00:53:40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同唯物主义相反,认为精神、意识、思维是性的,而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二性的;或者说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精神的,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自然界、物质不过是精神、意识的产物,或者说意识决定物质,意识不依赖于物质等。

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例如一些哲学家提出的命题:贝克莱提出事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康德提出“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孟子提出的“万物皆备于我”;慧能提出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陆象山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观念”、朱熹的“理在事先”、宗教的神创万物和支配命运的观点。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老子认为“道”生万物,“道”就是无;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皆是此类。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事业单位成绩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