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关系
只有不合适的干部,没有不合适的群众。 ——毛泽东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 ——周恩来
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邓小平
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 ——杨茂平
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 ——陈 赛国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 郑夔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 ——清 魏源
为政,通下情危急。 ——明 薛渲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宋 胡宏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汉 荀悦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明 谢榛
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荀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 《墨子》
师克在和,不在众。 《左传》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既无不成也。 《文子 下德》
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离开群众是腐化的开端。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依法行政
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贾谊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子》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格言》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淮南子》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 《三国演义》
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清 唐甄
党纪国法为镜,人民疾苦在心。
秉公执法威在显。
廉洁奉法不谋私,秉公执法不徇情。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
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张居正
一、依法行政
司法体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保障。 ——胡锦涛
政法公正廉洁是政府公正廉洁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邓小平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江泽民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
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 ——江泽民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
二、政务公开
莫三人而迷。 《韩非子》
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宋 范仲淹
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帆船。
三、政府公信力
修辞立其诚。 《周易》
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失信不立。 《左传》
轻诺必寡信。 《道德经》
诚心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诚也,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制国有常,而立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
祸莫大于无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汉 王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 王安石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 ——宋 朱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游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 欧阳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宋 苏辙
信用即是无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财富。 ——松下幸之助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富兰克林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邓小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