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规律千变万化,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最难以捕捉的一个题型。面对着数字推理繁杂的数字关系,考生在备考的时候盲目的搜集和背诵各种各样的规律并不是明智之举,考生应掌握解决这类题的正确的解题思路。专家根据多年的公考辅导经验总结以下流程,帮广大考生快速正确的解答这部分题。
首先,判断题目类型 观察数列的整体特征,如有以下特征可判定为相应的数列形式。
1.数列项数很多或有两项是括号项,可考虑奇、偶项间隔组合数列和两两分组数列。
例如:25,23,27,25,29,27(奇、偶项数列)
2.观察数列的数字特点,注意各项数字是否为整数的平方或立方,或是与它们左右相邻或相近的数字,如果是,则可考虑平方数列或立方数列。
例如:2,5,10,17,26(数列各项减1得一平方数列)
3.观察数列数字间的变化幅度的大小,数字增幅越来越大,优先从乘积、多次方角度考虑;如果前几项较小,末项却突然增大数倍,可考虑等比数列;如果数列的起伏不大,变化幅度小且逐渐递增或递减,则可考虑等差数列。
例如:4,8,16,32,64,128(等比数列)
3,5,8,12,17(二级等差数列)
4.如果数列内有多项分数或者根式,则一般需要将其余项均化为分数或者根式。
与此同时要仔细观察各选项,以辅助快速判定数列类型。
其次,按照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下面我们结合题目介绍一下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一、多级数列解题流程
1、观察数列的特征
2、如果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明显,两两做商;如果数字呈相对缓慢的单增(单减)样式或者数列成震荡样式且项数较少,首先两两做差,不行就两两做和、做积。
例题1:7,7,9,17,43,( )
A.119 B.117 C.123 D.121
解析: 看数项特征,数字呈现缓慢的单增样式,通过两两做差可知此数列为三级等差数列变式。
例题2:1,2,4,4,1,()
A.16 B.17 C.1/32 D.1/16
二、组合数列解题流程
例题3: 40, 3, 35, 6, 30, 9,(),12, 20,()
A.28 ,11 B.25,10 C.24,15 D.25,15
解析:数列项数很多并且有两项是括号项可判定为组合数列。其实此题为典型的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40,35,30,(25),20是公差为-5的差数列;偶数项3,6,9,12,(15)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