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热度(公务员考试热度)

发布时间:2025-08-26 23:44:04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在零点公司发布“近七成的民众认为政府公务员总量应该减少”这一调查结果的同时,国家机关各单位公务员的复试正在紧张进行。一些年轻人正在为获得一个公务员身份不懈努力着。

  关于公务员数量的算法,西方国家和中国并不相同:西方国家往往把“吃财政饭的人”都归为公务员,而在中国,这项统计只包括了政府机关里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员,大约600万人。此外,125万多个事业单位里还有3000万人,这些人跟老百姓打交道很多,又实际承担了部分行政工作——他们同样是中国财政供养的人员。

  如果按照西方的统计口径,中国的“公务员”有3600万人。老百姓“公务员太多了”的感觉,其实是对这个3600万人庞大队伍的感受。

  庞大归庞大,近两年公务员考试依然是异常火爆。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的8400个职位有超过54万人报名,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报考人数接近100万。在“筛简历”一关“筛”掉了一些人之后,仍然有超过40万人参加考试。平均起来,50个人里才考中1个,比高考和考研的录取率低得多———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热考”。

  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选择公务员的理由却已经有了变化。

  “这是份能进能退的工作”

  “现在的工作不再是喝茶看报纸了。”大学毕业后在国务院某部委工作了3年的郑洋(化名)这样说。

  他所在的单位里,人人都在努力争先:学更多知识,有时周末也会加班。“确实有懒的、混日子的,不过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

  公务员的生活并非郑洋想像中的那么无聊。近几年,这个部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业余时间大家会一起踢球、打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很快洗掉了学生气,学会了这一行做人办事的原则。没有“眼力见儿”的人,在单位里是会被瞧不起的。“这是一份能进能退的工作,进的榜样就是我们年轻的副局长,想‘进’就要努力工作,等待提升。如果能在几年后成为某位领导的秘书,就有更多的机会。至于‘退’,就是攒资源,多结交一些人。过几年,辞职下海,或者跳到大企业里去。”郑洋说,“那样的话,整个人的含金量都在往上走。”

  拿到手里的钱不算多,可郑洋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净挣”。他是北京本地人,还没有结婚,许多开支都省下了。“每个月,加班费和补贴就足够花了。”

  “只要不惹事,没人会辞退你”

  公务员工作,考试的时候竞争激烈,获得了工作后就比较稳定了,不存在企业里“公司倒闭”、“随时可能被炒掉的风险”。辞退一个公务员的手续绝对不像私营企业“多开俩月工资走人”那么简单。按照《公务员法》,公务员如果被辞退或者考核为不称职,可以向上级申诉。“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误,没人会辞退你,或者无故把你评成不合格。哪个领导愿意自己的手下出个‘不合格’呢?”在北京市某机关工作了6年的L先生说,“只要不惹事,态度认真,没人会给你找麻烦。”

  还有的人是吃够了动荡的亏,开始转行考公务员。小王从北京的某所大学毕业,两年之内换了3家单位。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关村租了写字楼的某家公司,当时声称是高科技企业,两年内干得好给落户,工资说得也很高。“可惜高科技也会倒闭,他们到现在还欠我好些钱呢。”小王被迫在工作6个月后开始再就业。后来的两家公司,工资倒是给全了,只是会经常加班,而且没有加班费。“这种地方干一两年还可以,太久了会摧残生命。”

  毕业的时候,小王的打算很简单:不愿意进官场,去企业会更自由一些。家里人希望他能稳定下来,有个“正规工作”。为此他没少跟父母争论,觉得上一代人经受了太多的颠沛流离,太求稳定了。“现在我服了,完全服了。”小王说,“还是老爹的估算准确,在企业挣5000元,可开支太大,倒不如公务员挣2000多元。”

  “多少钱?饿不着你!”

  一名去年7月毕业的上海女公务员曾经在网上公开过自己的工资条:第一年试用期基本收入35609.7元,转正后每年的基本收入合计59150元,此外还有将近2.5万元的补贴,相当于6000元的实物、券、卡。算下来,转正后预期年收入超过9万元。

  不久前,上海市某区政府来北京高校招聘,开出的价格是一年6万元左右。招聘的人告诉求职学生,先得是“事业单位编制”,过两年才可能转成正式公务员———在很多地方,这是公务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变通措施。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几年来各行业的应届毕业生工资都在“跳水”,可公务员工资却在向上调整。2005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653元,一个普通科员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一年开13个月工资,算起来超过人均收入的50%。如果“3581”工程启动,他们的收入还会更高。

  参加200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的大学毕业生小J在面试时表现出色。考官满意之余问他:“你还有别的要问吗?”小J小心地问了句:“能挣多少钱?”考官呵呵一笑:“饿不着你。”具体是多少,他没回答。小J上网查到的薪资水平让他特别失望,甚至做好了“月光”的准备。进了机关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1][2]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言语理解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