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命题及推理(行测直言命题视频讲解)

发布时间:2025-09-02 05:36:42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有基础的考生都知道“上反对法”和“下反对法”是来解决直言命题中不涉及矛盾类,问法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真假话题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常规解题方法的步骤和思路:

【例】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

(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解析:按照上反对法来解决这道题目,首先,题干中说有两个是真的,而(2)和(3)是上反对关系,所以在(2)和(3)当中“必有一假”,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判断(1)为真,那么(3)就一定为假,最后得到(2)为真,“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为真,故答案为D。

上题通过反对法的方法解题要经过三个步骤才能得到答案,而且很多考生在做有“上反对”关系题过程中还会受到“下反对”关系的影响,往往混淆概念,适得其反。那么能不能通过更快的方法并且跳过“上反对”“下反对”的范畴来解决这类题目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在这里说一下原理,因为真假关系的最终判定是由“判断词”来决定的,而在“判断词”决定之前,必须要满足该判断是针对“同一个对象及属性”而言,才具有判断真假的效力。举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第一个命题,“小明是男人”。这个时候,小明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而对象具有的属性是男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肯定的。这个时候,研究真假关系,再给出第二个命题“小红很漂亮”,这两个命题,是不存在真假关系的。而如果把第二个命题改成“小明不是男人”,就有了真假关系。这个时候决定命题真假的成分一目了然,就是判断词,在“是和非”之间,即判断词相异在这类题目中就是“真假关系”,而判断词相同就是“推出关系”。

通过上面的铺垫相信考生对接下来要陈述的内容也就会有所预见了。现在大家再来看上面的题目。

首先,把题目处理成逻辑表达形式,在变成逻辑表达形式之前,要确定对象和属性的一致,例题满足。先关注判断词,(1)、(2)判断词相同,并且都与(3)判断词不同,所以按照题目的问法,(1)(2)一定为真,(3)一定为假,才能满足两真的情况。再从假设的方式来进行验证,如果(3)为真,则(1)(2)都为假,与题干信息相悖,所以(3)为假,则(1)(2)为真,这种方法就能让考生在做题过程中节省大量的时间。

【例】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B.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D.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解析:这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同理,首先题干描述的对象和属性一致,那么直接抽离判断词,甲“是”,乙“非”,丙“是”,题干中说只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乙”为假,那么甲和丙就为真,所以答案直接锁定D选项。

最后希望大家在碰到上反对类型题目的时候,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直接迅速地选出答案。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数量关系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