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笔记)

发布时间:2025-08-28 19:48:34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劳动过程把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出来,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生产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来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在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凝结成新价值,形成商品价值的另一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和转移价值”。①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工人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那就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因此,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②价值增殖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就生产出剩余价值。所谓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当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时,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区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用m表示。

3.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数量关系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