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是什么(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8-28 12:08:4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在哲学考题中,考查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高频考点。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考形式:

一、纯粹记忆性考查

纯粹记忆性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点:

(1) 哲学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何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哲学基础知识常见的考题,难度不大,属于送分题,需要考生将该哲学原理牢记。

(2) 相对静止的相关概念

首先是相对静止的含义。相对静止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在物理参照系中,一方在移动另一方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第二是指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事物的本质不发生变化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两层含义要求记忆,在实际做题中能够灵活分辨题目所给情况是否符合“相对静止”的含义。

其次是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存在的意义是“认识物质”。只有存在相对静止,人们才能认识且辨认不同的事物。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承认绝对的运动的同时不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这符合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思维。如果否认相对静止存在则陷入诡辩论和不可知论的误区。

最后是相对静止的本质。相对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故相对静止本质上是一种运动。

二、原理理解性考查

唯物论此处的哲学原理主要有两点: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和运动彼此不可分割、不可相离;承认这一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只承认物质不承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主义;而只承认运动存在,但不承认是物质在运动,则是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这条原理是此处的“终极原理”。体现这一哲学原理的经典例题包括“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理解时把握,物质既是无时无刻在运动,且同时还存在相对静止。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又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不可分离。

【例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A.机械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例2】经过三十多年的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C.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念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念

1.【答案】B

【解析】题干中话,既承认运动,又承认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除此外“什么也没有”,因此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答案】D

【解析】题干中“经过三十多年的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体现了运动,“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体现了静止。整句话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念。所以选D。

以上内容,需理解原理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练习,熟悉原理在题目中如何体现,才能在看到题目的第一瞬间准确选择出正确的哲学原理。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判断推理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