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提供中医外科之狐疝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备考资料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一、狐疝的概念
狐疝之证,主要以症状命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腹外疝,指腹部脏器经腹壁薄弱或缺损向体表突出时所引起的病证。
二、狐疝的病因
肝气郁滞,忧思忿怒,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肝经郁结,而肝经循少腹,络阴器,故筋脉不利,气窜于少腹或结于阴部而发病。
寒湿内停,久坐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盖寒主收引,凝滞经络而不行;或内有水湿,外受寒邪,寒湿相搏,筋脉挛急而发病。
三、狐疝的症状
早期除腹股沟或阴囊发现有可复性肿块以外,并无其他症状,或仅有些胀痛。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呈梨形。用手按肿块并嘱病人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平卧休息或用手抚推,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回纳后,以手指通过阴囊皮肤伸入外环,可感到外环扩大,腹壁软弱,此时如令病人咳嗽,指尖可有冲击感。
四、狐疝的治疗
(一)肝郁气滞证
主证:阴囊偏坠胀痛,阴囊内如有物状,时上时下,卧则入腹,立则下坠,连及少腹痛处不定,每因恼怒过度而加剧,胸闷,食少。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止痛。
常用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
(二)中气下陷证
主证:阴囊一侧时有肿胀,按之柔软,无压痛,不红不热,自觉重坠,时有少腹阴囊牵引痛,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用手按肿物,令病人咳嗽时有冲击感,伴有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无力。
治法:益气举陷止痛。
常用药: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五、狐疝的预防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切口感染。
(二)缝合腹膜时,必须认真细致,不得遗留缺口。
(三)腹部引流物在达到引流目的后,应尽早拔除,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四)手术后有腹胀、咳嗽等并发症时,应及早处理,以免影响伤口崩裂。
(五)对血浆蛋白过低的患者,术前尽可能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