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投入到2020年(科研经费改革推六大新规)

发布时间:2025-09-18 15:38:24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时事评论背景:  

所谓“刀刃”,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越磨越锋利。让钱成为活钱,让刃成为锋刃,自会吹皱自主创新的一池春水

  “科研资金的使用再次松绑”“不让科学家在报酬待遇上吃亏”。日前重新修订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资金管理办法》,再次释放利好消息,让科学家们少为事务性的工作而烦心,更能集中精力面向国家需求搞科研、出成果、出思想、出人才。


时事评论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此次新修订的办法,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体现了集中财力、聚焦重点、部门协同、放管结合、释放活力的改革思路。《办法》呈现的“激励+松绑”逻辑,是对此前相对死板的制度的调整和优化,也是科技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界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首先来自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此前,在科研经费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程序繁琐、花钱不便、约束太死等问题,备受科研人员诟病。制度背后,是对科研人员的信任不够,对科研创造性劳动的尊重不够,对科技创新规律的遵循不够。应该说,花钱必须建立规矩,这些规矩,是为了确保钱不浪费、不用偏、不流失。然而,如果这些规矩抑制了创新活力、束缚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违背了科研活动的运行规律,就应该适时调整和优化。这次新出台的办法,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激励力度,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潜力。

  实现创新驱动,需要摆脱生存型科研模式,这就涉及如何优化配置科研资源。一个课题组,几十甚至几百人,没课题就断供了,揭不开锅,何谈创新?科研人员需要不断申请课题来获取经费。但拿到经费只是第一步,出创新成果才是目的。因而课题组不仅需要有研究积累,也需要资源的积累。新办法坚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调整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厘清各管理层级职责,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此外,新办法还提出“前补助”“后补助”,针对重大专项的研发性质采取不同资助方式,有助于促进科研机构的资源积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如何优化微观科技管理决策,也十分重要。要通过制度措施遏止打着创新旗号的各类反创新、伪创新,但也不能把创新的苗头扼杀了。有学者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出“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强调要更多地关注那些“非共识”领域可能出现的创新。新办法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支持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企业竞争前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公共科技活动,并对重大装备或产品进入市场的产业化前期工作予以适当支持。此外,新办法中,注重发挥专家组的决策咨询作用等做法,也有助于保证重大专项的有序进行。

  俗话说,钱要花到刀刃上。所谓“刀刃”,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越磨越锋利。让钱成为活钱,让刃成为锋刃,自会吹皱自主创新的一池春水。相信《办法》的出台,能更加推动重大专项任务的有序实施,打造一批体现国家科技实力的“大国重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从而在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上越走越远。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资料分析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