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交锋]
院方认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多半比较压抑、紧张、郁闷,这对于诊治和身体的康复不利,需要抚慰、改善。营造温馨、幽静的氛围,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缓解患者看病焦躁、压抑情绪的渠道多多,用音乐即是其一。美妙的音乐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感,而且增添了医院的文化品位,改善了就诊环境,是医疗人性化的可贵尝试。
民众认为,任何一个复杂的现象,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社会需求上,同样有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之别。当前医疗领域,最大的问题还是“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最想改变的也是“看病难、看病贵”。在这一问题解决之前,医院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只是枝叶。
[事件分析]
“钢琴进医院”不全是坏事,医院开始逐渐意识到让就医者心情“好”的重要性,优美的琴声能够调节患者的心情,能够减缓患者焦虑的情绪,这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是如果医疗服务流程及服务态度上没有得到改变,到医院看病如打仗,挂号如春运,拥挤痛苦不堪,大检查、过度医疗普遍泛滥,恐怕再美妙的钢琴声,也很难让就医者心“静”下来。所以,“钢琴进医院”却不能“单兵突进”,不仅需要医院能够容下钢琴,更要让患者也能够容得下。
[措施]
从医院角度讲,应该正视公众的希望,把着力点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及水平上来,努力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就诊就医的便利,解决看病难、看病等问题。注重细节,确保服务到位。应该根据排队情况增减服务窗口,以减缓排队拥挤状况。医院人员要不辜负白衣天使称号,视病人如亲人,多为病人着想,尽力提供优质服务。
而从公众角度讲,也应该放弃成见,理性看待医院的努力。拿“钢琴进医院”来说,诚然不是患者最需要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但公众必须看到并且承认医院的努力,通过对努力的肯定来推动医院进一步改善服务。
【微评】
“钢琴进医院”里存在着太多的价值分歧,以至于明明是一个创新创优举措,结果引起了很大争议。努力消减分歧,寻找更多价值重合面,由此形成的合力,才是改善医疗环境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