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野长城被抹平(野长城修缮)

发布时间:2025-08-24 21:32:5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申论热点《从野长城被抹平事件看文物保护》,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背景链接】

北京时间2016年9月22日,一则“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了700年国宝面目全非”的消息引发热议,照片显示,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有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

“野长城”,究竟是否被水泥抹平?这一夺人眼球的公共事件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直到9月27日下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调查结果事件终于有了定论。

【热点分析】

这些年,“长城遭破坏”的新闻间或曝光,虽总能引起一时热议与关注,但并没能改变长城保护的尴尬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关于长城的修缮,业内一直存在着争议,到底什么是长城的原状?是原样保持还是“整旧如旧”?在长城修缮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施工单位的资质也尚待进一步严格;另一方面,“野长城”因为远离省会、不在大城市周围,不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很难带来立竿见影的政绩,所以听之任之,让它自生自灭,亦或对它弃若敝屣,甚至把它当成地方的累赘,在保护或修缮方面自然就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解决措施】

通过“野长城被水泥抹平”事件,向公众进行文物保护科普工作:看惯了八达岭长城,人们总认为长城就该是规整、宏伟、气吞万里如虎的模样。而野长城,则让公众认知了长城的沧桑历史,及其亟待修缮保护的濒危状态,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文物保护继续悲剧上演?

一是要完善立法,用制度化的手段为文物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完善跨地域的统一协调机制,全面统筹协调全国的文物保护开发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政绩考核机制,将文物保护作为评价地方政绩的重要指标,督促各地守土尽责。

二是要严格执法,让触犯文保底线的违法行为都结结实实地“挨板子”。文物不只是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符号,熔铸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保护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严厉惩处破坏文物的行为才能保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完整性。

三是对文物保护要心存敬畏。“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一切保护、修缮措施的底线和基础。要以现状保护为主,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适当修缮。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资料分析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