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情求理解(寻求同情)

发布时间:2025-08-25 21:08:2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朋友来北京旅游,在乘坐地铁时遇到几位这样的“创业者”:大学生模样,拿着手机在地铁车厢里逐一向乘客询问并“求扫码”,给出的理由是“我们的创业项目,请扫码关注,就算帮帮忙。”

朋友也是一位创业者,想到创业不易,加上几分好奇,就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关注了一个所谓的创业公号。没想到,这个公号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微店,里面销售的东西无非是网上常见的“山寨品”,价格却高得离谱。之后朋友果断把这个公号删除了。

类似“扫码求关注”的场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铁里并不少见,有的是做微商,有的是做回收服务,还有的是做家政服务。在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今天,这些创业者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推广,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打造更便捷的服务方式,想法是好的。

然而,在“求扫码族”里,有些人把路走歪了。像朋友在地铁里遇到求扫码的“创业者”,只求扫码博关注,不靠产品赢口碑。他们以创业为由,打着同情牌,获取别人注意。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营造出一种“创业有成”的假象,但如果创业项目没有优质产品为保障,最后难逃被“取关”的命运。朋友感叹说:这样的创业可谓“神仙难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创业者提供了新舞台,利用互联网搞营销不仅成本低,而且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玩出彩、博眼球,以至于出现了产品和营销孰重孰轻之争。有观点认为,玩好营销就能轻松创业。他们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比如很多手机、净化器、母婴用品的新品牌,都是借助互联网营销快速赢得关注。

营销固然重要,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只重营销的观点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消费者买的是什么?是真正可以满足需求的好产品或是好服务。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每一个营销案例背后,都离不开优质产品的支撑。没有这些产品,只靠营销,无论是大忽悠还是求同情,即便有短暂的火爆,也只是昙花一现。甚至,有的所谓“创业者”用二维码做幌子,以“创业”之名,行“非创业”之实,利用二维码进行假宣传、假推广,这就突破了创业的底线,如果涉嫌违法,还应受到法律惩处。

其实,我国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创业者机会很多,大有可为。比如,一些互联网废旧物资回收创业项目,把废品回收业务做到了家门口,解决了很多人废旧物品处理的难题;再如,一些互联网生鲜配送创业项目,专做生鲜订制、预订上门时间的服务,提供了不一样的消费体验,也发展得不错。

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不难看出,营销固然重要,但创业的根本还是要回归产品,没有产品的营销只是空中楼阁,走不远也走不稳。真正抓住消费痛点的创新产品,再配合适当的营销手段,这样的创业组合才算是如虎添翼,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掌声。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时事政治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