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能证明“电子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的一项是( )。
A:电影、广播、电视或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快乐
B: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民主,更开放
C:电视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D: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阶层的人,都可能围绕电视形成某种共同体
2 .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成果从一个企业、一个机构转移到其他企业、机构的活动。大范围的技术转移就形成技术扩散。根据以上的定义,下列不是技术转移的是:
A:F公司的一个部门负责人把一些经验传授给新加入的同事
B:S大学的一个实验室最近通过研究开发出一种节能的新技术,他们把这一技术有偿地转让给了D企业
C:P公司通过出售、或是授权转让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技术给其它公司
D:知识从产生知识的地方向使用知识的地方转移
3 . 领导者依靠专家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决策是()。
A:战略决策
B:科学决策
C:集体决策
D:个人决策
4 .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
A: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B: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C: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鹤,其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为传诵,是咏梅诗中的极品。
B: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D:宋末诗人文天祥,一生致力于国事,诗文洋溢着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其《正气歌》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后人传诵。
6 . 毛泽东思想完全形成和成熟是在()
A: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B: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大革命时期
7 .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寻找应对之策,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渡过难关。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科学分析形势,增强必胜信心,把黾式鹑谖;吹难沽ψ贫蒲Х⒄沟亩Γ邮导食龇⒋丛煨缘毓岢孤涫抵醒搿氨T龀ぃ┠谛瑁鹘峁埂钡姆秸胝撸帕饩鼍迷诵兄械耐怀鑫侍猓压式鹑谖;吹乃鹗Ы档偷阶畹统潭取U舛挝淖肿胖厍康鞯氖牵?)。
A: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
B: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
C:要增强信心,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D: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
8 . 邓小平明确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
9 . 航天技术脱胎于二战时发展起来的弹道导弹技术,靠人力计算弹道十分困难,由此促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美国为了扩大空间优势,适应空间飞行的需要,促使集成电路的诞生和发展;如今,超市中货物编码随处可见,这项技术脱胎于阿波罗登月时用条形码院教炱鹘泄芾怼?据统计,我国今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目前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与用于通信、纺织、石油、交通运输、医疗等行业。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
A:航天技术发展的历程
B:航天技术发展的未来走向
C: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间接影响
D:航天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突破
10 .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及解析
1 . 不能证明“电子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的一项是( )。
A:电影、广播、电视或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快乐
B: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民主,更开放
C:电视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D: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阶层的人,都可能围绕电视形成某种共同体
答案:C。题目详解:从“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现实制造了巨大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可知,A、B两项表述正确。D项可以从“相对于报纸,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得出。从“许多人仍然抱怨电视是一种单向的发射。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可知,C项是人们抱怨的内容,而非进步的标志。因此,本题选择C项
2 .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成果从一个企业、一个机构转移到其他企业、机构的活动。大范围的技术转移就形成技术扩散。根据以上的定义,下列不是技术转移的是:
A:F公司的一个部门负责人把一些经验传授给新加入的同事
B:S大学的一个实验室最近通过研究开发出一种节能的新技术,他们把这一技术有偿地转让给了D企业
C:P公司通过出售、或是授权转让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技术给其它公司
D:知识从产生知识的地方向使用知识的地方转移
答案:【答案】A。解析:根据定义,技术转移是技术在企业、机构间进行转移。A项负责人与新加入的同事都属于F公司,不符合定义。
3 . 领导者依靠专家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决策是()。
A:战略决策
B:科学决策
C:集体决策
D:个人决策
答案: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故选B。
4 .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
A: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B: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C: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
答案:D。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鹤,其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为传诵,是咏梅诗中的极品。
B: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D:宋末诗人文天祥,一生致力于国事,诗文洋溢着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其《正气歌》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后人传诵。
答案:D【解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6 . 毛泽东思想完全形成和成熟是在()
A: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B: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大革命时期
答案:B
7 .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寻找应对之策,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渡过难关。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科学分析形势,增强必胜信心,把黾式鹑谖;吹难沽ψ贫蒲Х⒄沟亩Γ邮导食龇⒋丛煨缘毓岢孤涫抵醒搿氨T龀ぃ┠谛瑁鹘峁埂钡姆秸胝撸帕饩鼍迷诵兄械耐怀鑫侍猓压式鹑谖;吹乃鹗Ы档偷阶畹统潭取U舛挝淖肿胖厍康鞯氖牵?)。
A: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
B: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
C:要增强信心,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D: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
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选项A,C,D都是以偏概全,它们分别是围绕材料主旨展开的各方面。在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可以发现材料首句就主旨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从精神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对这一观点的展开。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8 . 邓小平明确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
答案: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选D。
9 . 航天技术脱胎于二战时发展起来的弹道导弹技术,靠人力计算弹道十分困难,由此促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美国为了扩大空间优势,适应空间飞行的需要,促使集成电路的诞生和发展;如今,超市中货物编码随处可见,这项技术脱胎于阿波罗登月时用条形码院教炱鹘泄芾怼?据统计,我国今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目前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与用于通信、纺织、石油、交通运输、医疗等行业。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
A:航天技术发展的历程
B:航天技术发展的未来走向
C: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间接影响
D:航天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突破
答案:C。题目详解: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整个文段为分分结构,所以需要我们全面概括。文段分别描述了航天技术给各行业带来的好处,故为C。
10 .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A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