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是( )。
A: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2 . 从“抢盐风波”到“各地发生地震”,网络造谣滋生的“网络炸弹”。影响甚远。虽然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常识去分析,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不可能完全应付得了,一不留神,便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必须打击网络谣言,才能()舆论的正义,()社会正常的理诤统闲拧R来翁钊肜ê挪糠肿钋〉钡囊幌钍牵?/p>
A:庇护,修复
B:维护,恢复
C:保卫,重建
D:护卫,匡复
3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承包经营
B:租赁经营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4 .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老虎,即使通过电视,电影,甚至去动物园亲眼观看,我们对“丛林之王”生活的了解也只是________,知之甚少。( )
A:走马观花
B:浮光掠影
C:不求甚解
D:浅尝辄止
5 . 1,0,2,2,6,10,()
A:10
B:16
C:22
D:28
6 . 填写在短文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了解
B:认识
C:观察
D:适应
7 .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8 . 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B:独树一帜
C:匠心独运
D:不落窠臼
9 .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 . [a]恰当的措辞是( )。
A:如履薄冰
B:身当矢石
C:首当其冲
D:祸从天降
答案及解析
1 . 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是( )。
A: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历史事件与历史规律的特征。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复性是通过一个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由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主客体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定时间、地点、人物等条件下发生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因此,不能因为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而否认历史事件的具体性,得出历史事件重复出现的错误结论。该题的前提是正确的,但推论却是错误的,没有搞清楚社会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和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 . 从“抢盐风波”到“各地发生地震”,网络造谣滋生的“网络炸弹”。影响甚远。虽然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常识去分析,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不可能完全应付得了,一不留神,便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必须打击网络谣言,才能()舆论的正义,()社会正常的理诤统闲拧R来翁钊肜ê挪糠肿钋〉钡囊幌钍牵?/p>
A:庇护,修复
B:维护,恢复
C:保卫,重建
D:护卫,匡复
答案:B。题目详解:第一空考查近义词辨析及搭配。文段中与“正义”搭配,“维护正义”更为常见。A项“庇护”指包庇袒护,常见搭配为庇护嫌疑人、政治庇护等。B项“保卫”指护卫使不受侵犯,如保卫祖国、保卫边疆,常搭配宏观的具体对象,而非“正义”之类的抽象事物。D项“护卫”与“保卫”语义相近,更侧重与防卫之意,且搭配对象较之“保卫”更微观、具体。故基本可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第二空做验证,“恢复理性和诚信”的搭配也十分常见。我们社会原本是有“正常”的理性和诚信的,所以我们无需“重建”。“修复”可搭配具体事物,指经过修理恢复原样,如修复公路,亦可搭配抽象事物,指改善并恢复关系,如修复邦交。“匡复”搭配范围较窄,仅指挽救国家,使转危为安。故正确答案为B。出处:人民日报:《撕掉网络推手的“画皮”》
3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承包经营
B:租赁经营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答案:C
4 .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老虎,即使通过电视,电影,甚至去动物园亲眼观看,我们对“丛林之王”生活的了解也只是________,知之甚少。( )
A:走马观花
B:浮光掠影
C:不求甚解
D:浅尝辄止
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走马观花: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走马,骑着马跑。走,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钌羁蹋袼系姆垂夂鸵簧炼挠白樱换尉凸チ恕8」饴佑昂汀白呗砉刍ā保加小肮鄄焓挛锊簧钊胂钢拢∠蟛簧睢钡囊馑肌2煌谟冢孩俑」饴佑捌赜凇坝∠蟛簧睢保豢捎糜谌嘶蚴挛铮弧白呗砉刍ā逼卦凇肮鄄齑致浴保恢挥糜谌恕"谕糜诳词檠埃桓」饴佑扒康髀砘ⅲ深入;“走马观花”强调看得匆忙,速度快。一个主观上马虎,一个客观上速度快看不深入不求甚解:甚:过分,很,极,非常;解:了解,理解。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是一个典型的步褚煲濉G吵㈤梗?浅:一点点;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看语境:“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老虎” “即使”表让步,后面通过“电视,电影,甚至去动物园”这些手段是表明用了很多种手段但每种都没有深入进去,所以知道的很少病爸跎佟痹模汉芏嗳丝赡芏继渌纱蚧⒌墓适拢怨适吕锬侵弧暗蹙Π锥畹拇蟪妗币惨欢ㄓ泻芏嗷孟搿5导噬希⒚挥卸嗌偃苏嬲私饫匣ⅲ词雇ü缡樱缬埃踔寥ザ镌暗那籽酃劭矗颐嵌浴按粤种酢?老虎的生活也只是浮光掠影,知之甚少。那么,老虎这种凶猛敏捷的猫科动物,在地球历史上曾留下过什么样的足迹,经历过怎样的进化过程,他们与远古的剑齿虎有什么亲缘关系,他们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呢? 某机构给的答案案是D,D浅尝辄止一般搭配学问研究,此处是说去动物园看老虎,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不深刻,更贴近句意。
5 . 1,0,2,2,6,10,()
A:10
B:16
C:22
D:28
答案:解法一:和数列变式,两两相加得到数列8、16、(32),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10+(22)=32。解法二:第一项×2+第二项=第三项,依此规律,6×2+10=(22)。
6 . 填写在短文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了解
B:认识
C:观察
D:适应
答案:D。题目详解:联系上下文,这个词放在这里最合适。
7 .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社会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此其监督属于社会监督,故A为答案。B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C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项为司法机关的监督,均属国家监督。
8 . 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B:独树一帜
C:匠心独运
D:不落窠臼
答案:B。题目详解:由文段可知前面强调“他取法颜真卿”但是一转折强调苏轼的书法艺术能够自成一家,有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符合题意,因此最为恰当的是B选项
9 .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朴素唯物论,也叫自发唯物论,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或阶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是:试图在某些一定的有形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论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它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叩模皇怯缮翊丛斓模隙耸澜绲谋驹俏镏剩坏诙酝即游镏实姆⒄贡浠讨欣此得魍蛭锏牟哂衅铀氐谋缰しㄋ枷搿9恃。
10 . [a]恰当的措辞是( )。
A:如履薄冰
B:身当矢石
C:首当其冲
D:祸从天降
答案:【答案】C。题目详解:A项应与表示“态度”的词语相搭配,B,D两项的意思与文章内容不符,而“首当其冲”是指首先遭到攻击,与原文最为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