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对在职公务员大规模进行的英语培训和统考,被指有走“形式主义”之嫌,更有政协委员认为:公务员培训不宜搞“一刀切”,没必要的培训应能少则少。
广州市政府旨在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在职培训,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不小的争议,原因就是在这样“一刀切”式的公务员培训模式中,潜藏着太多的无功无效成分。比如英语培训及统考,要求以年龄为界限实施“一刀切”式的安排,对于那些常常与外商接触抑或在涉外单位工作的公务员而言,当然就显得既有很强的针对性,更有很大的必要性。可对于那些常年置身于外语毫无用武之地的普通岗位上的公务员来说,这样的“一刀切”式培训,就是百分之百的无功无效培训,而且难逃其形式主义和劳民伤财之嫌。
关键的问题是,当下许多地方针对在职公务员实施的“一刀切”式的无功无效培训,实际上还形成了双重浪费的恶果。也就是说,这样的“一刀切”式培训,由于其在培训内容上毫无针对性,使得公务员在职培训几乎成了当下应试教育的翻版,以至于对于那些参加过培训的公务员而言,参不参加都一个样,根本无助于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工作效率。绝对大数公务员投身于“一刀切”式的培训,即便其培训成绩再为优秀,回到其日常岗位上,却往往全无用途。这样以来,政府为支付培训运作成本,耗去的大量纳税人钱财,分明是一种实打实的有形浪费,而公务员为应对这种无功无效的培训而歇业离岗相当的时日,而且空耗其大量精力,则无疑形成了另一种无形浪费。
实际上,类似广州这样的“培训大跃进”,在各地在职公务员培训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其间导致的财力人力之双重浪费,许多组织者内心里也再清楚不过,组织者之所以要揣着明白装糊涂,除扭曲的政绩观使然之外,恐怕更与培训过程中潜藏太多的部门利益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