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申论考试中以偏概全,理解公务员命题的宽度是关键
这里所谓“宽度”,指的是试题内涵和容量的增加。试题不单包括某方面的能力考查,而且还包括其他能力的考查。考生要答好某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实际能力。
1、拓展给定资料中现实问题数量的宽度
前些年的申论试题,一般在给定资料中集中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但是,这种模式近来被突破:在给定资料中出现了在大背景下的两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例如,在国家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的给定资料中,既反映了“粮食安全”问题,同时还反映了“产业转型”问题。“作答要求”中的试题分别就这两方面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答。此种试题,易于考查考生应对多方面问题、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
2、拓展现实问题覆盖范围的宽度
这里的“背景”,指的是现实问题的国际宏观背景。国家2009年的申论试题,涉及“粮食安全”和“产业转型”两个现实问题,在给定资料中,不仅提供了国内的情况,还介绍了国际上的情况。这样,便于开阔考生的视野,使其不局限于国内的现实问题,而是把目光投向国际,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来理解问题,对问题的理解更为广阔和深沉。北京市2009年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申论试题,考查的是“不文明行为”问题。给定资料涉及的不单是国内的情况,还列举了新加坡、韩国和美国民众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及解决的措施。该题无疑扩展了问题的覆盖面,促使考生从更大的广度和国内外的相互联系和借鉴中思考与解决问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