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 给定材料 据介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要求各村确定40名以上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专业农民作为基本学员,开展系统培训。培训机构进村开展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天,根据农时季节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通过进村培训指导,使受训农民能够基本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相关知识,科学种养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今年中央财政投入阳光工程的资金达到6亿元,计划培训350万人,为近三年来最高。但仍然存在培训规模小、基础条件差、机制不完善、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危朝安表示,今后要大力组织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中高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另一方面,这种集权不是简单的中央集权,而是各部门在集权。每个部门既管事又管钱,结果是财力高度分散,而且部门里又分为多个口子。这势必造成资金不能放在一个池子里统筹安排,财政和财务管理分割零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财税体制上,一定限度的集权是应该的,而且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头,否则会造成财政管理的低效益。目前过于集中的财政体制必须改革,找到集权与分权最好的结合点。但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将取决于相关部门和地方究竟能否跳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局限而跃升至国家利益、宏观利益的层面上考虑问题。只有冲破了各种既得利益格局的围追堵截,财政改革才可能破冰前行,新农村建设才能成功。 3.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看,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最长期的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就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三农”问题的本质与现状,以增强政策制定与制度安排的针对性。 我国的农业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弱质产业问题。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农业的弱质特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比较效益低,投资于农业的生产要素一般难以得到社会平均利润和平均劳动报酬,农业部门的赢利水平长期处于偏低状态,这就带来了生产要素的“离农”倾向;二是农业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力因素的影响极大,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农业生产效益的脆弱性、易损性要求有外部力量的扶持甚至救助。同时,我国农业具有特殊性。虽然我国农业的平均单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农业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的客观条件限制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单纯依靠农业无法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我国的农村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公共财政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基本呈现“城市财政”特征,农村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基本上由农民自己承担。一方面,农民需要承担特有的农业税费,与城市主要针对较高收入的税负相比,农民长期负担沉重;另一方面,农民还需要承担修路、办学、住房、养老等一系列公共福利性支出。同时,农村公共服务的缺乏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也是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的“三农”问题相互交织,不仅造成行政性的二元格局和城乡差距加大,分割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而且直接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失调,明显地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只有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不断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4.从2006年10月14日召开的济南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调度会上获悉,济阳、章丘、历城、长清、平阴、商河和天桥7个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济南乡镇机构改革基本结束。改革后的乡镇政府主要职能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与乡镇党委换届有机结合,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按9至12人配备,并增加了交叉任职数量。7个县(市)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改革前847人,通过这次改革和乡镇党委换届,现有674人,减少173人。各乡镇统一设行政机构4个、事业机构5个,7个县(市)区乡镇内设机构比改革前减少219个,精简38.5%。全市乡镇核定行政编制2775人,比改革前减少301人,精简10.8%;核定事业编制2707人,比改革前减少2171人,精简44.6%。全部定编定岗到人,实行一人一编一卡管理,这次改革共分流在编人员3871人,另外还清理清退临时工435人。 教育部2005年11月10日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称,2004年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额、政府拨款和生均经费都有较大提高,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政府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中国政府已经建立起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对口支援制度,包括省内大中城市支援本省贫困地区的学校,东部地区学校支援西部的贫困学校。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师、资金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学校,以改善那里的办学条件。 [1] [2] [3] 下一页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