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2015年2月12号)

发布时间:2025-08-25 09:27:43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网络红包商战莫要冲淡人情味
还记得去年春节,微信红包横空出世,朋友见面必问一句“你抢了吗”。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人次,最高峰时每分钟就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微信红包除了给传统年味增添了一丝新鲜的“互联网味道”之外,也培养了不少网民成为微信支付的潜在使用者。如此叫好又叫座的好点子,今年引来众多模仿者和竞争者,并不让人意外。

今年的红包大战花样更多,现金红包之余还有消费券、兑换券等,支付宝等更多互联网企业进入,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支付宝钱包近日就宣布,从小年夜到正月初一将向用户发放约6亿元的红包。一大波红包来袭,小伙伴们已开始摩拳擦掌。

然而,网络红包大战的升级,可能带来一些烦恼。在热闹表象背后,也有一些灰色空间需要正视。

首先,随着红包形式多样,参与商家五花八门,真假难辨的网络红包也有些招人烦。喜闻乐见的红包成为企业营销的工具,肆无忌惮地在朋友圈里刷屏。有的商家还打着发红包的旗号,套取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为了领取区区几块钱的红包,注册用户、绑定银行卡等各种手续极为繁琐。领红包麻烦不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也得打个问号。面对红包满天飞的现状,消费者很可能从“欣喜若狂”转为“无所适从”,无论是平台运营商还是相关政府部门,都不能放过其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

其次,各家企业为了发红包互相封杀,也直接伤害了用户权益。随着微信与支付宝的红包大战不断升级,相互屏蔽的已不止红包产品,一些音乐类、社交类APP也躺着中枪。这一场景,多少让人想起了此前的“3Q大战”。互联网企业拼得你死我活,动辄绑架大量用户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实在有悖“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各位互联网大佬争夺移动支付市场,宏观层面应靠着相互支持来做大蛋糕,微观层面也应靠着特色业务来分好蛋糕,而不该彼此设立重重关卡,牺牲用户利益。

红包的本意是一份祝福,重在好意头,而非钱多钱少。网络红包也别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这一出发点。各大商家借网络红包做宣传不是不可以,但也要在风俗人情和商业营销中找到平衡点。若网络红包大战全是商业味毫无人情味,那么热闹了一阵之后,这样的春节红包也无可回味之处。

[1] [2] [3] [4] [5]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申论热点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