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2015年4月28号)

发布时间:2025-08-25 09:29:28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经常给思想“换个座儿”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解决他人的问题,这就是同理心。对领导干部而言,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

司法改革“燃灯者”邹碧华,就是一位极富同理心的干部。他压缩会议室等公共空间,给每个法官隔出独立办公室,为法官们创造良好工作条件;连食堂餐桌设计都强调人性化,注重保持一定宽度,以免不熟悉的人面对面吃饭,心生尴尬。正是这样的同理心,让他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获得了上下认同。

没有同理心,不善于换位思考,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所为之事就可能不得人心,甚至办了还不如不办好。现实生活中,很多决策失误者、工作不走心者、好心办坏事者,都不同程度缺少同理心。

一些干部内心里觉得困难职工的命运跟自己关系不大,普通群众的生活与自己联系不紧。其实不然。徐向前元帅曾告诫:“每个干部必须懂得,有了士兵才有干部,不是有了干部才有士兵。”解决好职工和部属的困难,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家庭团聚、实现梦想,不仅是检验领导者人品政德的标尺,也是检验其价值理念的试金石。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缺少同理心,一方面是眼中无人,看不到群众的实际困难,或者看见了也无动于衷、漠然置之。另一方面是不愿作为,觉得自己干不了几年就走人,与其劳心劳力做那些铺垫性工作,不如搞些“政绩工程”,或是认为自己再干几年到头了,还是不做不错、“安全着陆”更重要。

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存在的价值,就是为民谋利、担当作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如果群众的困难得不到解决,只想着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公仆的“公”体现在哪里?诚然,群众的事,各不相同,有时办起来十分棘手,但正是多解决矛盾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树立领导者的公信力。

1938年7月,与恋人王新兰分别一年的萧华到彭德怀处请示任务。这时,有一封毛泽东同志亲自签署的电报交给了萧华。在电报的最后,毛泽东要求萧华在八路军总部稍等几天,王新兰随后赶到,和他一起行动。萧华一连看了好几遍电报,感动不已,他回电说:“国难时期,一切以民族和党的利益为重,个人问题无须顾虑。”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但也不忘关心远在前线将领的家事,正是这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同理心,才激发出众志成城、丹心报国的奋斗能量。今天的领导干部,不妨经常问一问自己,群众愿意跟你往前冲吗?这种“愿意”的力量,正与领导者的同理心高度相关。

爱是一条双向的河。爱一个人是否彻底,就看能不能自我对象化,能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想事情。领导干部只有经常给思想“换个座儿”,多听听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多理解群众的难处和不易,才能对他们爱得真、爱得深、爱得远,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关爱就像火种一样,必将点燃人心,汇聚起众人拾柴的巨大向心力。

[1] [2] [3] [4] [5]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申论热点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