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凤凰古城暂停“围城收费”
30日,湖南省凤凰县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4月10日起,暂停凤凰古城围城设卡验票方式。这意味着,游客进古城不再需要买强制性的148元大门票了。
3年前,凤凰古城围城收费。如今,暂停门票捆绑销售,政策因何改变?
一问:大门票是否从此取消?
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姚文凯说,凤凰县试行景区整合经营、围城设卡验票为主的旅游管理服务新体系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围城设卡验票方式已不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新需求。
姚文凯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只是暂停围城设卡验票,而非取消。下一步,还将针对是否取消进行专家论证、群众听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
包括一票制在内的旅游管理服务新体系,是凤凰县针对2013年之前的各种旅游乱象推出的管理手段。如今暂停,会不会导致乱象重新抬头?
凤凰县委副书记时荣芬表示,凤凰县成立了旅游乱象综合整治工作组进行长期监管;将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通过交通大管控优化旅游秩序;根据今年情况,凤凰县将作出相应的黄金周预案。
二问:收费三年预期目标实现没?
3年前,凤凰县政府曾表示,古城管理与保护面临人力、财力困境,充斥零负团费、环境脏乱、欺客宰客等现象。实施一票制等政策的目的,一是有效控制客流量,提升旅游体验;二是规范秩序,改善旅游环境;三是依靠部分门票收入,加强古城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3年后,预期目标实现了吗?据介绍,2013年,凤凰全县接待游客842万人次;2014年956万人次;2015年1200万人次。现在看来,围城收费和游客人数没有直接关联。姚文凯说。
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方面,3年间,凤凰景点购票回扣、零负团费等现象大幅减少。2011年,凤凰古城旅游投诉量占湖南省旅游投诉总量的67%;2015年,该比例降到3%。
旅游体验提升让古城散客大幅增加。从2013年到2015年,凤凰旅游的团队与散客比例从6:4变成了3.3:6.7,游客停留时间从1.2天延长到1.8天。
但依然有一些细节不尽如人意。记者在古城内走访发现,隔一段路就有验票关卡,最近的关卡只相隔几百米。深圳游客龚女士告诉记者,我迷路20分钟,进了4次关卡。进一次就要验一次身份证,太麻烦了。
对于提取门票经费加强古城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2013年至2015年,凤凰县共实现门票收入6.5亿元,其中州、县两级按政策可收取1.19亿元。这三年,县委县政府共投入古城建设资金6.9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8561.6万元,古城风貌民居整治1300多万元、美化亮化二期工程8900多万元、715灾后恢复重建2900多万元、古城堡保护1350万元,以及厕所建设、污水管网架构、电力线路升级、沱江清淤等。
三问:暂停一票制是决策纠偏?
暂停围城收费,也是因为反对声音一直比较大。县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25日,凤凰县政府召开各界代表征求意见会,在202份征求意见表中,有159人选择拆除现场验票卡点,占78.7%。
记者获取的一份材料显示,凤凰县政府已认识到旅游管理服务新体系存在弊病,其中包括各景区发展不平衡、政府和企业管理经营权责不明晰、周边群众免票政策存争议等。
3年前,收进城费引发争议;三年后,停进城费又招致朝令夕改的非议。当时的决策程序是否科学?
记者了解到,2013年一票制政策的出台确实并未经过严格的听证。当初实施一票制,对外不了解,对内缺少调研,没有广泛听取民意。旅游经济专家、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李武武教授说,这次暂停政策的出台,比3年前有明显进步。
四问:凤凰模式引发哪些反思?
在旅游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凤凰古城经历的阵痛,值得深入思考和借鉴。
古城保护需要科学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在0.91平方公里的凤凰古城核心区,有1000多家卖姜糖的商店,280多家卖银饰的店铺。这种情形在丽江、大理、西塘等地也存在,酒吧泛滥、商品低质滥价等比较普遍。
李武武建议,政府在古城开发上要有文化传承的积极引导。比如一些古城的原创音乐、美术等文化氛围就非常吸引人,将这样的文化氛围借商业模式传递出去,这就是开发与保护的结合。
别把古城视为摇钱树。当地人反映,上世纪90年代,当地烟厂关停,财政收入急剧缩水,被迫转型发展旅游。十余年间,凤凰县游客接待量从2001年的57万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1200万人次。
仓促上路的旅游改善了财政危机状况,可无论是保护、管理还是建设,都没有跟上开发的步伐。凤凰县一位领导曾打比喻:家里装修还没搞完,大批客人就上门了。
中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黄金铸指出,旅游资源具有不可逆性,发展一定要坚持保护第一,不能先大赚一笔,再修修补补。
从门票依赖到景点杠杆,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任重道远。暂停围城收费,意味着凤凰古城正逐步摆脱门票依赖。时荣芬说:单纯的门票经济有局限性,已经不适应散客时代的旅游市场发展需求。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黄金铸认为,实现大众旅游,要有杠杆思维,景区景点是一个支点。依靠支点,撬动全方位的消费需求。以杭州西湖为例,不收取门票,却拉动了整个城市的吃、住、行等各类消费,延长了消费链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6年3月中】
持续改革助力“十三五”规划落地 3月17日,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由于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值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冲顶阶段,因此格外具有重要意义。纲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等四大主要指标,又在此基础上分为25个具体指标。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到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九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等。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经济环境仍不稳定、诸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矛盾待解的情况下,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否符【查看全文】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6年3月上】两会基层代表眼中的农村全景 春节假期,借由各种回乡记回乡偶书在网络空间的流传,关于农村怎么了和农村向哪里去的讨论再度引人注目。两会上,农村话题也引起广大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乡村基层代表们的热议。谈变化、找问题、谋未来他们带着深情与智慧为绿色原野的发展建言献策。 衰败的回乡记概括不了农村的旧貌新颜 贫穷、落后、衰败、凋敝、污染加剧、礼崩乐坏在春节假期集中爆发的各种回乡记里,这些消极的词汇常常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标签,并引发激烈争议。不过,在后来的追访中,这些神来之笔大多都露出了形形色色的马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三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粉刷工陈雪萍在外打工20多年,每年都会回到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孙庙村的家中住上一段时间。她说:我关注到了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回乡记,不少描述言过其实,甚至子虚乌有。 提起一些网帖中描绘的种种农村衰败景象,陈雪萍很不赞同:农村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小【查看全文】
第4篇 半月谈评论【2016年2月下】银川:“惩小贪”“责小过”夯实反腐基础 从2009年起,宁夏银川市开始制度化推进惩小贪责小过,一手抓案件查办,严查职级不高、金额不多、事情不大的三不案件;一手抓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12个针对公职人员的小事问责办法。惩小贪责小过在织密制约基层干部手中权力网的同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初步改变了反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有效夯实了反腐基础。 严查三不案件防微杜渐 银川市一乡镇民政专干,给低保户发放200元低保费,竟然索取50块钱的好处费在银川市,类似这样职级不高,但影响较大;金额不多,但性质恶劣;事情不大,但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腐败案件被称为三不案件。 根据银川市纪委对近年来查办案件情况的梳理总结,这些基层腐败案件一度有蔓延趋势。一方面涉及层面越来越大,从掌握钱财物的关键岗位向一般岗位渗透;另一方面,涉及领域越来越【查看全文】
第5篇 半月谈评论【2016年2月中】2016年省级地方两会全落幕9人履新省级一把手 昨日,随着安徽两会的结束,31个省份的省级地方两会全部落幕。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9人履新省级一把手,数十名官员在副省级岗位上走马上任。 图为赵克志中新社发宋吉河摄 河北贵州迎新任省人大主任 在任职河北五个多月后,62岁的赵克志在今年年初迎来又一个新职务。1月12日,在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赵克志当选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当选后,他面向国旗、手按宪法宣誓。 今年1月1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正式施行,赵克志成为首位向宪法宣誓的省级一把手。 赵克志是山东莱西人,地方工作经验丰富的他,任职经历已涉及山东、江苏、贵州、河北四省。 去年7月31日,官方宣布此前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赵克志调任河北省委书记,在此一周之前的7月24日,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查看全文】
第6篇 半月谈评论【2016年2月上】中央政治局3年30次集体学习这个讲堂非同一般 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 自2012年11月17日第一次集体学习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整整30次集体学习。这些集体学习的话题多元、时间灵活,既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也有执政方略的阐释,还有对历史智慧的汲取,以及围绕重点工作的交流学习。 中央政治局的行为方式具有全局性示范意义。有鉴于此,本报整理了这30次集体学习的内容,观察在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之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依法治国新要求,面对全球治理新情况,面对从严治党新形势,中央政治局如何通过学习来破题。 1中央政治局都学了什么? 集体学习,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开局之作。 国内外都在看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