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刻公章挽救病妻生命的廖丹,目前还在法与情的角力中煎熬。
北京男子廖丹妻子患了尿毒症,需要透析。其妻是河北易县农村户口,报销不了这笔巨款。廖丹私刻医院收费章,“免费”搞了400多次透析,涉案金额17.2万元。检方以诈骗罪起诉,量刑幅度是3至7年。好心人可怜廖丹,捐款数十万,不仅补上了欠款,还能再搞10年透析。
社会和政府也伸出援手,朝阳区六里屯给廖丹一家办了低保,廖妻有望享受“城乡特困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每年3万元。易县也表示,廖妻可申请明年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最高报销7万元。廖妻算是得救了,现在的问题是对这个可怜又可恨的丈夫如何法办才合适?有主张免刑或者缓刑的,也有主张维护法律尊严,严肃处理以儆效尤的。持后一种意见的人认为,如果处于困境犯法就网开一面,甚至还能得到赞扬和捐款,在养老和医疗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私刻公章骗取医疗等做法就会大行其道,甚至连因贫困而抢劫也会得到同情,社会就乱套了。
有媒体则进一步指出,本来应该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克服的困难,却逼得当事人只能靠犯法去解决,这个案子的被告不应该光是廖丹。
顺便再举一个被迫犯罪入狱的案子。湖南一位叫付达信的73岁的农民,现在十分怀念不久前在监狱里的“幸福生活”。他说监狱里有馒头和稀饭,有西红柿炒鸡蛋,生病有人看。这个老人孤苦无依,每天一块六的补助根本无法维持生活。为了吃饱饭,2008年他特意到北京火车站表演“抢劫秀”,因为是“未遂”,判了两年。一年半以后,老人被提前释放,住进了敬老院,但他觉得还是监狱好些。一个老农,经过实际比较,说住监狱比住敬老院好,这个黑色幽默也未免太黑了一点。这段新闻的副作用是,一些活得太苦的人,可能都要踊跃作案,冲着监狱大门蜂拥而去。
瓜田无意建议监狱降低伙食标准,让犯人吃的必须比全国最差的敬老院还要差。监狱办得好,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问题不在监狱里面,而是在外面。我们必须向人们证明,“外面”比“里面”强一点才好。以上两个案例,都不是太平盛世应该发生的事情,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