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治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初步预计3000亿元,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56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1405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1035亿元,增长11.0%。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95亿元,增长18%。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基础产业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9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预计3.01亿美元,分别增长18%和29.6%。引进区外到位资金510亿元,增长23.1%。
——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84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65亿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9亿元,增长21.5%,基金预算收入46亿元,增长13.8%。地方财政支出725亿元,同口径增长16.6%;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454亿元,占总支出的63%。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0元,增长14.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增长10.5%。城镇化率37.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3%,城镇登记失业率3.65%,人口自然增长率11‰。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改革发展稳定,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主要体现在:
(一)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治区确定的3个县、14个乡镇、2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各地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大规模开展了乡村干部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了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棉花、粮食、林果和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棉花总产量218万吨,增长11.4%。粮食总产量895万吨,增长2%。新增林果面积103.7万亩,总面积达到1200多万亩。番茄、甜菜、啤酒花、西甜瓜、葡萄、香梨、苹果、杏、红枣、枸杞、核桃、石榴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迅速发展,肉类总产量158万吨,牛奶产量175万吨,分别增长11.7%和15%。动物疫病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全年农民外出务工130万人次以上,农牧民人均劳务增收80元以上。
(二)新型工业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坚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宝钢、神华、中粮、国投等20多家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企业重组和资源开发,一批大项目正抓紧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兰州原油管道陆续投入运营。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加快。准东、哈密煤电煤化工基地规划完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吐哈、南疆四大石油化工基地以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盐化工等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以有色集团年产5000吨粗镍冶炼、中泰化学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专用树脂和10万吨离子膜烧碱为代表的一批地方大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优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以乌石化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八钢板带热轧为代表的7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大部分已建成投产。以1.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研发、光纤药物溶出度原位过程分析仪为代表的48个技术创新项目进展顺利。纺织工业实现全行业扭亏增盈,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利润成倍增长,建材、医药行业迅速发展。库车、独山子—奎屯等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40亿元,增长20%。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80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570亿元,增长47%。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