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2日在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省长林树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效益进一步提高,活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2260亿元,增长11.5%;财政总收入448.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6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116.61元和1985元,实际增长10.1%和4.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23亿元和392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26‰。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努力促进三次产业全面增长。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省财政直接安排的支农投入达10.47亿元,增长27.1%。面对粮食因灾减产2.5%和烤烟种植面积调减等不利因素,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生态畜牧业和特色优势作物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支撑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其中,畜牧业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可达70%以上,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紧紧抓住煤、电等生产要素供求矛盾缓解等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电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化工和饮料五大行业继续引领全省工业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贵州电网统调发电量比上年增长28.6%,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可达30.5%,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继续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以“多彩贵州”系列活动等为载体,切实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51.8%和54.1%。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旅游业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紧紧围绕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加快做好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和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了都匀至新寨公路改扩建工程、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白腊坎至茅台高速公路和一批二级公路,建成了玉三、三凯、顶兴、贵开等一批高速、高等级公路和2180公里通乡油路、10000公里通村公路,贵阳龙洞堡机场停机坪建成投入使用,滑行道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为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完成建设投资38.58亿元,增长116%。继续做好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滋黔”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04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年度任务可如期完成,建成“三小”水利工程10万个,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1万亩,解决了农村7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开工建设了思林水电站、松河煤矿等能源项目,鸭溪电厂等电源项目建成投产,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90万千瓦的任务。在铝工业、磷化工、煤化工以及烟、酒等优势产业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加快项目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3.31亿元,增长17.2%,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幅达21.6%。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