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5日在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海南省代省长罗保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的主要工作
2006年,省政府与全省各族人民一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趋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态势,构建和谐海南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052.43亿元,增长12.5%;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79.88亿元,增长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29亿元,增长21.1%。全省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完成本届政府的预期目标。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32.96∶26.07∶40.97优化为32.71∶27.35∶39.94,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28个百分点,产业内部结构也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1.9%,工农业产品产销两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连续两年维持在1.5%的水平。国民经济整体延续了2003年以来健康、稳定、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44.2亿元,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内部结构加速调整优化,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农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8%。打工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2.9%。加大了对农业、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省财政对农业直接补贴达2.3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隆水库已下闸蓄水,新建(硬化)乡村公路2769公里,基本完成"一池三改"年度计划任务,解决了30.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民族地区民房改造8020户,全省行政村全部开通了电话。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文明生态村652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8.1%,有力地带动了农村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的转变,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项目建设产生了即期效应,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工业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坚持"三不"原则,有效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十项工程"建设。在新兴工业领域,金海100万吨纸浆顺利达产,60万吨甲醇、800万吨炼油、15万台汽车发动机、8万吨苯乙烯相继建成投产。在基础设施领域,海口绕城高速、凤凰机场二期、海口港二期、洋浦港三期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西环铁路改造后正线全线贯通,不久将开通三亚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的旅客列车。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现代服务业呈现新的发展势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605.02万人次,增长5.8%,旅游总收入141.43亿元,增长13.1%,旅游收入增速快于游客增速7.3个百分点,境外游客增幅高于境内游客增幅38个百分点,旅游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供应结构较为合理,历时8年的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基本完成,累计处置积压商品房449.3万平方米,处置停缓建工程项目1608.2万平方米,盘活闲置用地23361.23公顷。会展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海口、三亚、琼海等部分市县的会展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各大银行纷纷扩大在海南的信贷业务,存贷总量分别增长19.8%和12.8%,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国际大型超市相继进驻海南,商业零售业有了新的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海南迈出新的步伐。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困难大学生救助,全面完成已列入计划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了"高考移民"问题,增加了8000多个海南考生上大学的机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增长21.2%。桂林洋高校区建设顺利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省308个乡镇卫生院中,有262个完成"一无三配套"改造并投入使用。全省已有421.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比国家要求提前2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8.86‰。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省博物馆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双向交互有线数字电视已在部分小区试点。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型民族舞剧《黄道婆》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和组织奖。琼剧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已成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省电影公司、省新华书店、省出版系统等文化单位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00亿元,增长11.1%,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8.8%和24%。农业科技服务"110"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受益农民超过100万人次。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通过对火电厂的技术改造,降低了污染排放。划定全省饮用水资源保护区,完成"三边林"造林7.8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55.6%,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呈现新亮色。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有效开展"三集中"扶贫,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一些贫困市县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平安海南建设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建设戒毒农场,扩大了禁毒工作效果,妥善处置了一批群体性事件,解决了一批信访遗留问题。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万人交通事故发生率连续7年保持全国最低。建立健全了防汛抗旱、水上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29个专项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全省村民防震保安工程试点示范工作。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