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1日在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罗保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海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创新实干,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灾害,实现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良好开局,超额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生产总值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1亿元,增长5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亿元,增长19.5%。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成为近几年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提升幅度最大的年份。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高出生产总值增幅36.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87.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全年接待过夜游客258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7.6亿元,分别增长15%和21.7%。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217.3亿元、2509.7亿元,银行业盈利61.2亿元,分别增长32.8%、29.3%和51.9%,增幅均居全国第一,银行业跨省资金累计净流入1085亿元。
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民生总投入309.1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53.4%,新增财力的86.4%和市县上缴土地出让金的65.7%投入了民生,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同比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同比增长11.2%。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高校、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5%、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5万人。
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一批重大项目和国际旅游岛政策相继实施。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内需“一揽子”计划、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狠抓大项目落地和政策落实。全年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32.18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5亿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50.81亿元。四批中央扩内需投资61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5.11亿元,占总投资的96%。东环高速铁路开通,160万吨造纸一期、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中航特玻一期、80万吨甲醇、威隆造船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大广坝二期、电网建设、三亚绕城公路、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洋浦深水航道及岸滩整治、文昌清澜大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昌江核电、东方电厂二期、文昌航天主题公园、20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中海油精细化工、30万箱红塔卷烟、国家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中国建材三新产业园等项目陆续开工。西环高速铁路、万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项目奠基。红岭水利枢纽项目获批,即将开工。博鳌机场进入立项审批程序。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将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关政策相继落实。中央财政10亿元专项补助已到位;海南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中央资金安排,已享受国家的西部投资政策;扩大到26国的入境免签证政策开始实施;游艇管理政策颁布实施;购物退免税政策已获国务院批准,离境退税政策开始试点;高尔夫建设规划和审批管理规定已向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报备。省政府与国家科技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旅游局、测绘局、供销总社签署了省部合作协议,为海南的发展争取到政策、资金、项目的有力支持。商务部从2010年起三年安排海南10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期间将给予我省公路建设100亿元资金支持;工商总局出台了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21条意见;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还把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示范区;三亚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海南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又获得了强大动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