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25 03:17:01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2013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4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白玛赤林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08年至今五年届满。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中央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七、第八次党代会和九届人大的部署,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着力推动跨越式发展,强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进展顺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拉萨“3·14”事件、各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我们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攻克重重困难中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00、500、600、7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突破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突破30、50、80亿元,税收达到153.5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56元,比2007年增长62.2%,年均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从2007年16.1∶28.8∶55.1调整为11.4∶35.2∶53.4。

——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协同发力。我们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出台保增长的针对性措施,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安排资金260亿元,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完善税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物价涨幅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支持3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全区市场主体超过12万户。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我们不断破解瓶颈制约,夯实产业基础,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运行、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142个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工、矿业、旅游、藏药、商贸等九大集团相继组建。2012年主要产业园区完成税收26.5亿元,比2007年增长28倍。

——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我们始终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每年承诺为全区各族人民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补充卫生人员2845人,基层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基本配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西藏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全就业。40%的拉萨市居民用上了暖气、结束了西藏没有集中供暖的历史。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八到农家”工程深入实施,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强化维稳工作、构建维护稳定长效机制。依法果断处置“3·14”事件,迅速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制定实施强基惠民干部驻村、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等十个方面维稳措施,努力做到没有缝隙、没有盲区、没有空白点,全区社会大局进入持续和谐稳定的新阶段。

五年来,重点抓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农惠农富农,农牧区面貌显著改善。累计投入“三农”资金475.8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2.4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落实粮食、良种等补贴资金14.29亿元,粮食总产保持在92万吨以上,牲畜出栏率保持在30%以上。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88.7%的农牧户住上了安居房,解决了17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67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分别提高到99.7%和94.2%,农牧区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达到65%,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3.38%和94.51%,41.27万农牧户实现“户户通”、1787座寺庙实现“寺寺通”,乡镇通邮率达到90.18%,完成25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939家。培训农牧民66万人次。按2300元的新标准,扶贫对象减少24.8万人。投放涉农贷款205.73亿元,涉农保险实现全覆盖。

二、扩大投资消费,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1.87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3倍,其中完成国家投资1727亿元。“188项目”全部完成。“226项目”落实投资650亿元。五年新增油路4341公里,县通油路率达到84.9%。拉日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川藏铁路拉林段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区内支线航空网络基本建成。全区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16.26万千瓦。

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60多万亩。城乡消费水平分别比2007年增长34.3%和40.6%。家电家具下乡销售额累计达到9.12亿元,落实补助1.87亿元;升级改造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17个县级农贸市场。汽车、住房、旅游、餐饮、休闲等消费日趋旺盛。

三、强化政策引导,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7个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培育地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和谐矿区建设积极推进,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接待国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建筑、新型建材、藏医药、高原特色食品、信息、能源、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四、突出共建共享,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义务教育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500元。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覆盖47个县(市、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建设了290个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一村一卫生室”的目标,卫生应急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对城乡居民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对1032名先心病儿童实行免费救治。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7年的254.6/10万、27.10‰下降到2012年的176.12/10万和24.84‰。

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十一五”文物维修保护工程竣工。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培育扶持51支民间艺术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达455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百幅唐卡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舞台剧在北京成功首演。新闻出版产品和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了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动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3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生育、失业、新农保、城居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并率先在全国实现自治区级统筹。为全部城乡居民、在编僧尼和援藏干部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和农牧民医疗费用年度最高报销额分别达到22万元、14万元、13万元。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2704元。

[1] [2] [3] [4] [5] [6]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