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也成为今年公安部工作的重点之一(食品造假怎么判刑)

发布时间:2025-08-30 15:38:34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3月20日公务员考试申论时评阅读推荐:新华网发表题为“‘食品造假直接入刑’宜先做好铺垫”的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能力培养和申论热点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食品造假直接入刑”宜先做好铺垫

据新京报报道,2016年,我国公安机关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方面披露,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

“舌尖上的安全”,向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症结,就在于造假行为的违法成本太低。于此背景下,降低食品造假行为的入刑门槛甚至是直接入刑,这些年学界、商界乃至媒体,都多有呼吁。

今年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就专门召开专家会议,专题研讨全面贯彻落实“处罚到人”与推动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这次公安部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可谓与之呼应。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将被入刑。而直接入刑,即意味着只要不符合正常的生产流程和食品安全标准,不管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如何,生产者都将被刑事处罚。这客观上将进一步凸显食品造假的“结果犯”性质。

“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意味着“行政执法为主,司法介入不足”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有望改变。

在现行的监管模式中,对食品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分行政处罚问责和刑事问责两种手段。若违法行为达不到刑事问责标准,由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达到刑事问责标准,则由先期立案调查的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部门,或者由公安部门直接立案调查,启动刑事问责程序。

而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后,公安部门可直接查处更多的食品造假行为,有更多的食品造假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这对食品造假者会形成更大的惩戒力、震慑力。这也跟食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吻合。

就眼下看,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还需做好铺垫。这就包括,要做好“违法行为范围铺垫”。按造假部位,食品造假可分为内在质量造假(如使用不合格原料、非法添加剂等)、外在造假(如包装、标签、宣传造假);按造假程度,可分为轻微造假、严重造假。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也应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先从食品内在质量造假入手,也先从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食品造假行为着手。

还要做好“刑责宣传铺垫”。食品造假直接入刑前,在生效缓冲期内广泛宣传入刑规定,让食品从业人员普遍知晓,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再推行食品造假直接入刑,也能事半功倍。

而在公安部门监管视野和掌握的食品造假线索,受限于警力等的情况下,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应该畅通与公安部门的食品造假线索移送机制,为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提供监管资源。

有了这些铺垫,食品造假直接入刑也能具备更好的条件,更有力地撬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整体完善与升格。

以上就是这篇时评的完整内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希望这篇时评对考生把握申论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语言表达能有所帮助。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事业单位新闻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