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依据: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向成人发展的过渡时期,易对同性或异性产生兴趣,家长对于学生在早恋问题上的认识各异,为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并对待学生早恋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引导生发展,召开此次班会。
活动目标:
1. 认识目标:家长认识到如何正确看待学生早恋及过度敏感对待的危害
2. 行为目标:家长能在会后和学生平和交流关于“喜欢、好感”的问题并建立信任
3. 情感目标:家长能形成与教师合作引导学生的意识,培养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问题的态度
活动过程:
导入:在《青春的悸动》歌曲中,引导家长落座签到,教师致欢迎辞,引出此次家长会是为了帮助家长妥善应对学生出现对同性或异性产生兴趣的问题,宣布家长会正式开始。
活动一:请专家 聊案例
请校心理辅导老师分享在心理咨询中学生有关喜欢、好感的经典案例,以及学生对家长过分敏感对待的困扰,结合案例向家长普及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由此渗透思想:出现对于他人的喜欢和好感,说明孩子正在成长,作为成年人首先要正确认识,避免将这种感情视为洪水猛兽,需正确看待,避免过度反应。
活动二:请家长 说想法
请家长聊聊自己的想法,直面家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担忧与疑虑。引导家长敞开心怀,乐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教师进行沟通,并就学生目前出现的现象与家长采取措施之后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交流。促使家长能够意识到家长之间合作、以及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与其他家长交流明晰过度反应反而不利于学生成长以及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活动三:请学生 吐心声
请家长打开学生提前写好的信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倾听学生对于家长对自己过度反应的苦恼,真切的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青春期阶段的情感状态,表达自己渴望从家长处得到的情感支持与疏导。促使家长意识到应该与学生平和沟通和交流,温和的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学生疏导青春期的感情。
升华主题
伴随《青春的悸动》歌曲,请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写下真情实感的一段话,放入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信封中,教师对家长的合作表示感谢,宣布此次家长会圆满结束。
预期效果及检验:
通过家长会,家长认识到了如何正确看待学生早恋及过度敏感对待的危害,形成了与教师合作引导学生的意识。并能在会后和学生平和交流关于“喜欢、好感”的问题并建立信任。
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处理孩子早恋问题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