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募捐有约44%的人参与,约24%的人对此不信任,32%的人认为是欺诈性的,你怎么看待网络募捐?

发布时间:2025-08-25 20:11:24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题目】当前网络募捐有约44%的人参与,约24%的人对此不信任,32%的人认为是欺诈性的,你怎么看待网络募捐?

【热点链接】


网络募捐在为许多无助的人“救急难”的同时,也为诈骗滋生了土壤,这让很多善意民众赔了钱也伤了心。日前,《慈善法》正式施行,民政部组织开展了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工作。13家网络募捐平台获得“官方认证”,这意味着网络慈善即将进入“固定入口、统一监管”时代并随之规范起来。(9月19日 《人民日报》)

【解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我国社会募捐事业的广泛发展,网络募捐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由于成本低、受众面广、效率高等特点,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网络募捐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需理性看待。


不可否认,自“互联网+慈善”模式极速兴起后,在“募捐”这一慈善工作上的效率提高了不少,网络以放射性的传播方式,既给求助者提供了快速传递信息的平台,又便捷了爱心人士的捐款途径,可谓一举几得。但是,互联网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现阶段网路募捐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立法不健全、发起人主体资格模糊、事件真实性难以辨别、善款使用和管理不透明等等。此外,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网络监管的不到位也会给相关诈骗分子以可趁之机,不少人以各种子虚乌有的名义利用社交媒体发出募捐活动,通过各种炒作手段渲染气氛来达到骗捐、诈捐的目的,而且成功率相当高。如果任由其发展,势必会减弱网络募捐的积极意义,让广大的爱心人士不再信任,最终也会阻碍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网络募捐作为民间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政府以包容的心态给予它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从立法、行政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网络募捐的规范,使之趋利避害,真正为民行善。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大力引导。有了官方强制监管以及审核统一的“募捐”网络平台,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都会提高募捐信息的权威性与真实性,这在规范网络募捐平台的秩序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给“网络募捐”加上了一道强而有力监管枷锁。


二是加强立法规范,让网络募捐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同时,对网络募捐的主体资格设定必要的门槛,给予合乎条件的个人和团体必要的募捐主体地位,对参与网络公益募捐的行为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定性。


三是公开善款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只有网络募捐安全可靠,真正让受助对象获益,才能广泛传播公益慈善理念,营造人人关爱、人人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使网络慈善成为大众的普遍情怀。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面试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