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越来越重,“白发”经济比重也越来越多。但一些不法奸商总是欺骗老年人。你们单位要组织对老年人的防治被骗宣传,由你组织。你会怎么组织?
【参考答案】
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第三,远离可疑人员。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 “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第四,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第五,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10%的,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
最后,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案例: 1月8日,家住银杏巷的余大妈被一位中年女士以借钱为名骗走4100元,这位女士曾多次以好心人身份到老人家中与其聊天。得知被骗后,老人才发现对该女子的身份一无所知。
在这些处心积虑的骗局中,以健康、亲情为诱饵的骗局,老年人最容易上当。
老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同时给自己充电,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识别能力。当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就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信他人,遇事要听取多方意见后再下决定。
老年人在与不知底细的陌生人交往时要有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贪图小恩小惠,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真实信息,尤其涉及到钱的问题时,更要多加戒备,考虑周全,如果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或者有任何疑问,不要立刻做决定,多征求子女和身边朋友的意见,做到三思而后行。要与时俱进,经常看新闻读报纸,增长见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老年人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多看新闻读报纸,关心国事民生,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开阔自己视野,吸取他人的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对各种骗术的防范和鉴别能力。
第2篇 我国目前两代空巢老人,占我国老龄人数一半,福利院、养老机构“一席难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谈建议!
【题目】我国目前两代空巢老人,占我国老龄人数一半,福利院、养老机构“一席难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谈建议! 【参考解析】 这是一道消极类的社会现象题,主要是分析原因提对策,重在对策 【答题要点】: 1.背景破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现像越来越多,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2.原因:“421”的家庭结构子女生活压力大,工作辛苦,疲于奔命,难以照料年迈父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老人的生活、医疗负担重;我国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3.对策:政府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养老机构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市场,增加软硬件设施的供给,政府给予企业优惠政策,缓解经营压力。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让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