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题:谈谈你对城乡统筹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5-09-09 11:27:24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热点题目】

  “城乡统筹”的字面解释是“城”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目前城乡统筹中的突出矛盾就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就是能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权益。


  【答题要点】

  这个漫画形象地解释了一个“被上楼”现象,指的是少数县市在农村盲目推行“楼房化”,一些农民自嘲“扛着锄头上五楼,阳台上面把猪养”。这也是目前一个典型的社会现象——“被城镇化”。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旗下,2010年各地城镇化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令人欣喜。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违背政策要求、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亟待关注。近年来“被某某”成为网络热词,继“被就业”“被增长”之后,今年又出现了“被上楼”。

  客观来看,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上楼”,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被上楼”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也忽视了农村的发展条件,应引起重视。

  第一,“被上楼”的村民本身经济来源有限,物质收入少,很难负担起较高的住楼物业费等闲杂费用。对于这部分村民来说,村民变市民的“好事”竟成了“大跃进”。并且一定程度上,农民“被上楼”现象也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借地生财”的发展观和扭曲的政绩观。

  第二,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个别地方借新农村建设之机,误读和利用国家出台的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大拆农村宅基地,大建楼房化新居,把节余的农村宅基地作为建设用地指标高价“倒卖”到城市,从而造成农民“被上楼”现象,既增加了农民生活成本,又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因此,必须出台和落实相应的规范土地征用政策。同时,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惩罚力度。

  第三,要解决农民“被上楼”问题,第一,必须尊重农民意愿,防止“替民做主”,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条;第二,要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政策;第三,要规范农村新居建设,防止急躁冒进。

  相信,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这一现象终将得以消除。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面试热点天天练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