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中国保监会党委办公室发布《关于在保监会公务活动中禁止饮酒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保监会机关各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一律不准饮酒。
【预测题目】
国庆、中秋两节将至,长假聚会,喝酒难以避免。但是随着近期多部分、地方出台禁酒令,严禁部门和单位之间相互宴请饮酒,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对违反纪律要求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专家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弥漫着享乐奢靡的风气,“舌尖上的腐败”、“酒桌上好办事”“无酒不成席”等长期形成的积弊具有一定惯性。由于封建陋习的流传至今,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党性觉悟差,被商业的奢靡之气所感染,踏红线、落深渊。党员队伍饮酒乱象,这不仅对于公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地伤害,败坏党内党外风,更导致公职人员公信力全无。
禁酒令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公务活动的范畴,约束和规范了公职人员的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引导广大公职人员建立“工作状态和即将进入工作状态不可饮酒”的自觉意识。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号召,有效治理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财政支出。
然而,禁酒令在出台之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政策的落地执行层面,出现了部分公务机关、事业单位中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过变通道具,躲进隐蔽场所喝、中午不喝晚上喝、外面不喝食堂喝,甚至出现矿水泉瓶装白酒的闹剧。
善政最需要执行力,公务活动全面禁酒,更需要全面的监督、执行、查处来保障落到实处。不仅要相关部门的监督,更需要老百姓的天眼式监督。另外,更要进一步强化硬约束,特别是要完善预算管理、公款支出等制度。用制度管,靠常态抓,才能防止“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