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五
(关注新时期“村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材料一
1.6:1和16:1——这是重庆2008与2009两年大学生“村官”的录取比例;72.5%和3.2%——这是重庆基层对农林牧渔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比例与实际选派到村工作的这些专业大学生比例。
重庆只是缩影。岁末年初,大学生“村官”成为社会热点。这股热,热在国家政策支持,热在新农村建设需要,也热在学生就业意向。这股热,呼唤冷静思考,呼唤供需协调,呼唤扎实推进。重庆市渝北区组织部的赵兵,对于2008年12月13日重庆市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招聘会记忆深刻:“来的学生很多,北大、清华的都有,还有外地的,我们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2008年12月31日,重庆市2009年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结束报名,来自全国各地的40733名大学生报名争夺2500个“村官”名额。
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眼光转向乡村。而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也增加了毕业生来这里的期望。重庆2008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的录取比例是6:1,而2009年,这个数字将刷新为16:1。
“我们的计划是力争到2012年,重庆市乡镇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所占比例由25%提高到35%,村‘两委’班子中大学生占到30%以上。”重庆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洪承义说。
至于大学生“村官”到底能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硚田村村主任田川并不确定,只是“觉得肯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懂得多,眼界广,能给村里带来新东西。”
2.大学生“村官”是指政府选聘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者往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团委书记、副书记等职务的工作者。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O05]18号),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
200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指出,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2008年4月至10月,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选聘七八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约有30万名大学生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3.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由各省区市提出计划并组织选聘工作。比照公务员管理有关规定,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工作管理及考核。县级组织人事部门与毕业生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聘用合同期一般为2-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就业、创业。
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比照本地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工作、生活补贴。中央财政按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均每年分别按5000元、1万元、1.5万元的标准拨付,并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在村任职2年以上,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和研究生的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