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推理题型(翻译推理题解题技巧)

发布时间:2025-09-18 14:23:55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职测中判断推理模块的题目技巧性很强,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技巧能让我们对复杂的题目豁然开朗,轻松解题。今天,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针对翻译推理中的难题——模态命题,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巧妙应对,轻松得分。

1、什么是模态命题?

简单来说,模态命题就是指一切包含“模态词”的命题。那么模态词又有哪些呢?按照意思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必然性”,有“必然、一定、肯定、必须、必定”等等,这些词都能说明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00%;,一类表示“可能性”有“可能、也许、大概、偶然”等等,这些词说明事件可能发生,但概率有多大不确定,即0<事件发生概率≤100%。

2、模态命题如何考察?

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看,模态命题的考察频率在逐年增加,但很多考生在备考阶段并不在意,甚至没有接触过模态命题,导致许多考生在考场上见到了模态命题也无从下手,只能凭感觉做题,正确率非常低;而另一部分同学可能有所准备,但掌握的解题技巧并不高明,往往是死记硬背几组转换公式,在考场上对着题目生搬硬套。常见的公式有以下几组:

不必然(一定)=可能不

不可能=必然(一定)不

并非所有都=有的不

并非有的=所有都不

并非有时候=一直都不、从来不

这种机械性的记忆,导致解题方法非常“粗糙”,其准确性和正确率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巧妙的技巧,能从本质上破解模态命题的转化规则。

先来看一个例句:他明天不可能来的。这句话的等价含义是:他明天一定不会来。两句话的表述形式不同,但是含义完全等价,这里体现的就是模态命题的等价转换。

即:在“可能”和“必然(一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规则,当“不”越过“可能、必然;都、有的”时,进行如下互换:

①可能 ? 必然(一定)

不(可能)=(必然)不

不(必然)=(可能)不

②都 ? 有的

不(都)=(有的)不

不(有的)=(都)不

带着这个技巧,我们来验证两道真题。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对题干进行翻译。前半句关键词为:不(必然)(都) = (可能)不(都) = (可能)(有的)不 = (有的)(可能)不,根据前半句翻译,C、D选项正确。

后半句关键词为:不(可能)(有)不 = (必然)不(有)不 = (必然)(都) = (都)(必然),注意最前面的“不”后移,在最后面出现两个“不”,相遇后可以约掉。因此,根据等价转换,D选项正确。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对题干进行翻译。前半句关键词为:(都)不(可能)不 = (都)(必然),注意中间的“不”后移,这时后面出现两个“不”,相遇后可以约掉,根据前半句等价转换,C、D选项正确。

后半句关键词为:不(一定)(都) = (可能)不(都) = (可能)(有的)不。因此,根据后半句等价转换,C选项正确。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面试经验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