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对立统一规律基本内容(马哲中对立统一的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9-16 18:37:49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生死、阴阳、正反、兴废、善恶、攻守等一系列矛盾概念。王安石说:“万物皆有耦”,“耦之中又有耦”。程颢说:“万物莫不有对”。朱熹认为:“独中又自有对”。《庄子 天下》记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在中国古人这些经典名言中蕴含着马哲之中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当然,在我国公考考试中,也是经常结合着古人的名言来考察大家对这些哲学经典的理解和运用。今天我们就从考试的角度来和大家说一说出题人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是如何来考察大家的。

一、对立统一规律基本理论分析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整个辩证法所有知识点的始终。

第二,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前者表现为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例如有对才会有错,有上才会有下;后者表现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寓言故事里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也就是非此即彼。

第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事物的共性和个性,这一对概念要学会相互转换,另外,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法也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遇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

第四,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明确三个考点:一是内因是根据;二是外因是条件;三是外因要通过内因作用。

二、经典考点再现

1.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答案】ABD。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马是普遍性、共性、,白马特殊性、个性。“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所以,A、B、D项都是正确的。因为普遍不等于整体,特殊不等于部分,这是不同性质的范畴。所以,C项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BD。

2.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答案】ABC。这里讲的“和”,即“以它平它”,指把不同的东西或要素相互结合,是包含差异性的和谐统一。“同”,指完全等同或相同的东西或要素的重合,是没有差异性的同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差别和矛盾,都是包含着差别和矛盾的统一,是由不同方面或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不包含内部差别和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正是由于事物的内在差别和矛盾,即对立的统一,才推动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因此A、B、C选项是正确的。史伯的谈话中没有选项D指出的“矛盾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的思想,因此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BC。

三、高分技巧

在这里老师以对立统一规律知识主要考点为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广大考生在复习哲学的时候切忌死记硬背,而要抓住考点有的放矢!做哲学题目,重要的在于理解。第一步,必须弄懂题目中案例所要表达的核心含义,记住是核心含义,一般是案例表达了多种含义,但是作者的倾向性是什么,才是考题所考察的角度。第二步,结合授课老师上课时的讲解举例和题目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面试经验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