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严谨(分析严谨)

发布时间:2025-08-30 19:14:54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当中,三段论题目是常见知识点,也是考生备考的重点和基础,对于解决和理解逻辑推理有重要意义。在考试中三段论主要考察的题型是结论型和前提型。结论型是指题干中给出了条件,问我们通过题干能推出什么。前提型的题目是指题干中给了我们一个有效条件,同时给了我们结论,问我们要让结论成立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加老师QQ 3478856235申请进群,领取2018备考资料+视频课程)

今天我们在这里分享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好用的直接“看”出答案的方法——应用逻辑的严谨性来解决问题。

严谨性是逻辑这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指的是逻辑这门学科它只承认客观信息而不要轻易加入主观,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题目中如何描述的我们就要承认它,而不能进行大量的脑补,将生活中的主观想法添加到题干中,比如说生活中有人说“你长的不是特别丑”可能是在说你长得丑,但是如果在逻辑里如果有这样的描述,他仅想表达的就是你不属于“长的特别丑” 的这类人群当中,而不能做任何的主观推断。

那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样的严谨性来做题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比如我们来看下面两道题:

【例题1】四位企业家出席某次商会,假设以下结论均是成立的:

(1)凡是认识李总的人,张总都认识;

(2)只要是有些人不认识的人,赵总全都认识;

(3)王总不认识与会的任何人。

根据上述陈述,下列说结论正确的是:

A.张总不认识赵总,但赵总认识张总

B.张总认识赵总,但赵总不认识张总

C.张总与赵总相互认识

D.张总与赵总相互不认识

答案【C】。解析:(3)说王总不认识与会的任何人,结合(2)只要有些人不认识的人,赵总全都认识,能够推出赵总认识与会的所有人,也就是赵总既认识张总,也认识李总;再结合(1)凡是认识李总的人,张总都认识,也就是张总认识赵总。即张总与赵总相互认识,故答案选择C。

但是我们如何一眼“看”出答案呢?根据逻辑的严谨性,我们要承认题干的客观信息,而且不要轻易加入主观,那我们可以直接看对张总的描述,题干中对张总的描述是“张总都认识”,根据逻辑的严谨性,也就是不论前面如何描述,最后推出来的一定是“张总认识谁”,不然就违反了逻辑的严谨性这样一个原则;再看对赵总的描述同样说的是“赵总全都认识”,同理不论题干前面如何描述,最终推出的一定是“赵总认识谁”;根据这样的严谨性,我们就可以迅速的选出答案来。

【例题2】青海湖的湟鱼是味道鲜美的鱼,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过度捕捞,数量大为减少,成了珍惜动物。凡是珍惜动物都是需要保护的动物。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陈述都必然为真,除了:

A.有些珍惜动物是味道鲜美的鱼

B.有些需要保护的动物不是青海湖的湟鱼

C.有些味道鲜美的鱼是需要保护的动物

D.所有不需要保护的动物都不是青海湖的湟鱼

答案【B】。

不知道这道题大家不动笔能不能迅速确定答案呢?刚才我们讲严谨性要学会思维迁移,我们可以快速的浏览题干,题干在描述各类关系的时候用的都是“谁是谁”,那么我们根据逻辑的严谨性,只能得到“谁是谁”的描述,AC项符合,D项说的是所有非P是非Q可以利用逆否命题做一个转化,得到的还是Q是P,也符合“谁是谁”的描述, 只有B项的描述的“谁不是谁”,此时迅速就可以得到B项根据题干是不能推出的,故答案为B。

通过以上讲解,公务员考试网相信各位考生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步骤都有了一定了解。希望大家多加练习,灵活运用此方法,提高做题效率。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面试经验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