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病理学特征(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5-08-29 23:30:5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概述

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大叶性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

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侵入肺泡后,在其中繁殖,特别是形成的浆液性渗出物又有利于细菌生长,引起肺组织的变态反应,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浆液和纤维蛋白原大量渗出,细菌和炎症可沿肺泡间孔或呼吸性支气管迅速向邻近肺组织蔓延。

大叶性肺炎病理变化

1.病变部位

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病变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

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

(2)红色肝样变期

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

(3)灰色肝样变期

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粘液脓痰,不易检出肺炎球菌。抗体形成。

(4)溶解消散期

肺泡腔内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出蛋白溶解酶将纤维素溶解,经淋巴管吸收;或被巨噬细胞吞噬,也可部分咳出,炎症逐渐消退。临床上,由于渗出物液化,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X线检查病变区阴影密度逐渐减低,透亮度增加。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面试经验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