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程问题经典例题(公考行程问题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5-08-28 21:40:48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行测数学运算中的行程问题一直是困扰众多考生的难点。行程问题包含了多种知识点,如:简单行程问题、多次相遇、牛吃草等问题,而且其变化方式很多,考生用了大量的时间复习,但在考场上往往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题或者靠直觉选择答案。难道行程问题就没有方法可循吗?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您看看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总的来说,数形结合法是必须要掌握的,要能根据题干信息画出行程图,理清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再继续解题。

下面来看下这样一道行程问题:

【例题】甲、乙二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往返于A,B 之间,第一次相遇在距 A地30公里处,第二次相遇地点在距A地40公里处。求甲、乙的速度比。

A.3:4 B.3:2 C.6:5 D.6:7

在考场上看到这样复杂的行程问题,估计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其实这样的题型只要稍微复习一下是可以轻松地解出来的。请大家跟着中公教育专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题目:

本题利用的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模型,甲乙第一次相遇点距A点的距离实际是甲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过的路程,记为S甲1=30;甲乙两个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总共走了三个全程,对于甲自己来说,他所走的总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所走的路程的3倍=90公里,记为S甲=90。设A、B两地距离为S,则有90=S+S-40,求出S=65公里,那么第一次相遇,乙走了65-30=35公里,时间相同的时候,速度比=路程比=30:35=6:7。因此,答案选D。

其实,解此题的核心除了要明确相遇问题中甲和乙的路程关系之外,考察的仍然是比例思想。在行程问题,vt=S,这个公式中暗含的正反比关系也是需要大家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应用的。

当v(t)一定时,s和t(v)是成正比例变化的;

当S(路程)一定时,v和t是成反比例变化的。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掌握好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模型的同时请结合比例思想进行解题。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面试经验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