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部分
我参加过的面试,无论是事业单位、公务员还是副科级,面试分数每次都是职位第一。这是保证我能成功守擂的保障。下面,我谈一谈怎么去准备面试。
第一,面试的要点组织。
就是答题的时候我要说什么,要点怎么去找。我觉得这个才是准备面试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去报班培训,去模拟面试,去找感觉。
为什么说组织答题要点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对于一个问题很有说法,很有见解,那你根本就不用紧张,你一门心思把你想说的说出来就能说好大一会儿。而如果你写草稿的时候要点就很少,你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说什么,又怎么会不紧张?
而且这个环节跟培训都没多大关系,这个在于一个人的前期积累,你有货,马上知道针对这个问题说什么。你没货,成天模拟面试,到最后你会发现培训之初就不知道怎么说的人,到培训结束仍然是这样的状态。
要学会如何快速组织答案,就是要提前有逻辑框架,无论遇到什么题,按图索骥,就能很快找到答案要点。那么,怎么获得这个“图”来让我索“骥”呢?有两种方式。
一、面试套路。
现在很多人都反对套路,培训机构也一个劲儿的诋毁面试套路,声称自己绝对是“反套路”的,说你面试如果按照套路来说你就死定了。其实套路有那么可怕?套路就是一个毒瘤?我认为不是,而且,从我自己以前参加过的面试培训来说,其实他们也是在按照套路操作。
套路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迅速的给你一个思路,使你既能够马上开始组织要点,又能够让你的要点尽可能的全面。QZZN上哈密的面试模板就还不错。我觉得之所以现在大家反对套路,说套路让你的语言生硬什么的,我觉得是因为他只会生搬硬套,不懂变通,不懂结合。我举个例子:
让你组织一次本单位退休老年人的活动,你会如何组织?
按照套路就是:首先,我会做好详细的组织计划,并将计划多方征求意见,然后报领导审批。第二,我会准备好相关的物资、安排好相应的人员。第三,具体组织活动。第四,活动完成之后,我会将结果报告领导,让领导放心。第五,自己做好总结,以便于下次提高。
大部分人就是这么答的。这个就是套路。 确实给人以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因为我换一个组织小学生去春游,大概也是这么个过程,组织妇女出去旅游,还是这么个套路。
那么,如何让这个套路看起来不那么生硬呢?就是结合题目,要将题目的特殊性凸显出来。比方说同样是这个题目,你可以这么说:
首先,做好详细计划。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我会尽可能计划一些强度较小的活动。统计好参加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疾病等等,以便于做相应的安排,避免意外发生。同时,安排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比如游烈士陵园,参观红色博物馆这样的能引起老年人共鸣的活动。在做计划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网上相关活动的组织,借鉴一下其他人的做法。在大致的计划好之后,再征求部分比较典型的老年人代表的意见,对我的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并做好备用计划。计划确定之后,上报领导进行审批。
第二,安排好相应的人员,准备好必要的物资。因为是老年人,所以我会尽可能找一些宽敞舒适带有空调的车辆,减少他们的旅途之苦。路上必须安排一个医务人员随行,并备好应急的常用药物。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联系好附近的医院,作相关准备。对于活动的器材、矿泉水、折叠凳子这些必备物件可以列一个清单,以免遗漏。
第三,在活动中途,我会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使参加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快乐。
第四,在活动结束后,我会安排人员护送老人回家,如果人手不够,那么我会组织顺路的老年人结伴而行,避免在回家过程中出现意外,互相有个照应。并且嘱咐老年人到家之后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在确认老年人都安全回家之后,将今天活动的情况报告给领导。
第五,自己做好总结,将这次活动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都一一做好总结,写好工作日记,这样的总结不仅能够对于组织活动有所帮助,而且对于其他的工作也会有很多的启发。
你看,我这样说,首先是内容很充分,完全不可能发生三两句话说完就找不到话说的情况;其次,紧扣题目,虽然同样是组织协调类题目,但是我很有针对性,就不会让人感觉我生搬硬套;再次,我完全是设身处地的站在组织者的角度在考虑,很多问题也考虑得很细,会让考官觉得你确确实实是想组织好这次活动,而不是仅仅在回答面试题;第四,我有意无意的凸显了我的一些工作习惯、方法和自身优点,比方说对于复杂工作我知道列清单,对于日常的工作我会写工作日记,考虑事情非常周到,懂得变通,比方说挨个护送老人不太现实,但是我就让老人分组结伴而行。最后,我这样样样具体落实之后,就很难再看得出套路的痕迹,显得我是在具体的安排活动,而不是在拿着套路应付这道题,同时我的工作思路还很清晰,而这样的清晰又正式得益于套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