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勘查地球物理》复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试卷内容包括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等4个方面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处理、解释等问题,试题设置为选做,考生可根据题目要求任意选择其中的2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重磁勘探部分最多60%,电法勘探部分最多60%,地震勘探部分最多60%,测井部分最多60%。
(二)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题或简答题等,约20%
问答题(包括论述题、计算题、作图题、分析题等),约80%
二、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至少掌握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等4个方面的地球物理方法中的任意2个方面的方法原理、处理和解释知识。
(一)重磁勘探考试内容:
1、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地磁要素其分布规律;地磁图;地球磁场的球谐表示;IGRF;地球磁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心偶极子场、非偶极子场、长周期变化、短期变化、磁异常等)及其特点。
2、物质的磁性;表征磁性的物理量(磁化率、磁导率、磁化强度、感应磁化强度、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等);各类岩(矿)石的一般磁性特征;岩(矿)石的磁性及影响因素,岩(矿)石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类型、成因及其特点;地质体磁化的消磁作用。
3、磁力仪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的基本工作原理;质子磁力仪探头的工作盲区与梯度容限。
4、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测区、测网、比例尺的确定;磁测精度;日变观测及日变校正;磁测基点;磁测数据采集与资料整理图示;岩(矿)石磁性标本的采集与磁性参数测量。
5、计算磁性体磁异常的基本公式:泊松公式及其应用;有效磁化强度和有效磁化倾角;总磁场强度异常ΔT及其物理意义;球体、水平圆柱体、板状体等规则几何形状地质体磁场的计算,及其ΔT、Ha、Za磁异常曲线特征。
6、重力场的基本特征:重力与重力加速度;重力位;大地水准面;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念;重力异常的单位;正常重力场;剩余密度与剩余质量。
7、重力勘探野外工作方法:相对重力仪基本工作原理;重力仪静态检测与动态检测;重力基点的作用及其布设原则;重力基点网联测;零点读数法与零点漂移校正;固体潮及固体潮校正;各类岩(矿)石一般密度特征;岩(矿)石密度的影响因素;岩(矿)石标本密度的测量与统计整理。
8、重力观测资料的整理:基点网观测资料的整理;普通点观测资料的初步整理;重力异常各项校正(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均衡校正);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及均衡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含义;重力异常精度的计算。
9、重力勘探的正问题:简单规则形体(球体、水平圆柱体、铅垂台阶、二度板状体,等)重力异常计算及重力异常曲线特征;复杂形状地质体重力异常正演计算方法;密度分界面正问题的近似解法。
10、 空间域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重磁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重磁场区域场和局部场划分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重磁场的空间延拓、分量转换、导数换算的方法。
11、频率域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频率域重磁异常的解析延拓、导数换算、分量转换、磁化方向转换基本原理;重磁异常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维纳滤波与匹配滤波、重磁对应分析、归一化总梯度法等)基本原理。
12、 重磁异常的反演与解释: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引起磁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重磁异常的反演基本概念;规则形状地质体的重磁异常特征点反演;反演的多解性;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基本概念;重磁异常解释主要步骤。
13、重磁勘探方法在固体矿产与油气勘探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地球重力场、磁场基本特征;重、磁法勘探仪器,野外工作方法,各项改正原理。
2、掌握各种规则形状地质体重磁异常正演的基本原理及异常特征。
3、掌握空间域、频率域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主要方法及其原理,重磁资料反演基本原理与重磁资料解释原则和步骤。
4、重磁勘探方法在固体矿产与油气勘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