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述题,材料题,写作题
四、适用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五、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及其性质,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二)课程内容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及其性质,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2.掌握: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及其性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不列入考试范围)
第三章 文学活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以及文学活动的地位;掌握文学活动的构成,掌握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
(二)课程内容
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以及文学活动的地位;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及其具体含义;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以及文学活动的地位。
2.掌握:文学活动四要素,掌握文学活动构成的具体含义。
3.掌握: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等等并能给予相应的评价。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学的多重含义,掌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二)课程内容
1.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2.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表现、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含义,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话语,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掌握:文学的多重含义。
2.掌握: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及其典范形态。
3.熟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不列入考试范围)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区别,理解并掌握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之间的区别,掌握文学创造的客体以及文学创造的主体;掌握文学创造的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关系。
(二)课程内容
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区别
2.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之间的区别
3.文学创造的客体以及文学创造的主体
4.文学创造的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关系。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了解: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之间的区别。
3.掌握:文学创造的客体以及文学创造的主体。
4.掌握:文学创造的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关系、掌握主体客体化以及客体主体化的理论内涵。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学创造过程,掌握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掌握文学创造过程的构思阶段,掌握文学创造过程的物化阶段。
(二)课程内容
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材料储备的主体特征、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2.文学创造过程的构思阶段——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构思方式;文学
3.创造过程的物化阶段——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词语提炼到技巧运用、即兴与推敲。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并掌握文学创造的具体过程。
2.掌握:文学创造发生阶段的具体特征。
3.掌握:文学创造构思阶段的具体方式及其心理机制。
4.掌握:文学创造物化阶段的具体过程。
原标题:大连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大纲汇总
文章来源:http://yjs.dlu.edu.cn/info/1023/2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