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武汉 | 西安 | 重庆 | 成都 | 长沙 | 长春 | 哈市 | 杭州 | 合肥 |
苏州 | 太原 | 天津 | 徐州 | 厦门 | 郑州 | 宁波 | 青岛 | 南京 | 兰州 | 昆明 | 济南 |
深圳 | 沈阳 | 鞍山 | 大连 | 福州 | 佛山 | 贵阳 | 黄石 | 荆州 | 吉林 | 内蒙 | 洛阳 |
宜昌 | 湘潭 | 襄樊 | 新疆 | 无锡 | 唐山 | 镇江 | 河北 | 南通 | 株洲 | 南宁 | 南昌 |
九、为
(一)动词
1.做,作为,当成,成为。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