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中关于法治的语句(申论法治素材)

发布时间:2025-09-14 11:17:01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大家提供申论范文写作技巧,申论万能模板等精彩内容。今日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申论写作名言佳句积累之法治篇。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还包含:申论热点、申论技巧,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申论作文命题的重要角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写好申论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且准确的素材,名言佳句是理证法的常见素材。为更好地应对考试,中公教育特给大家整理一篇“法治”名言佳句。

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

【释义】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北宋﹞王安石《周公》

【释义】在整个天下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整个天下就会安定太平;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一个国家就会安定太平。

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北宋﹞苏辙《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释义】法令在上层制定以后,下层就形成了相应的风俗习惯。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春秋﹞《老子》

【释义】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战国﹞《韩非子》

【释义】执行法律的人如果能够依法办事,那么国家就强盛;执行法律的人不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衰弱。

6.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战国﹞《韩非子》

【释义】家庭有固定的产业,即使闹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健全的法制,即使遇到危难也不会灭亡。

7.令必行,禁必止。﹝战国﹞《韩非子》

【释义】对于命令要坚决地执行,在禁令之下的事情坚决不做。

8.法出多门,人无所措。﹝唐﹞刘去华《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

【释义】指各部门各自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统一,无从执行。

9.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元﹞马致远《任风子》

【释义】杀人者须抵命,欠债者要还钱。

10.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北宋﹞欧阳修《司门员外郎李公瑾等磨勘改官制》

【释义】政令必须讲信用,法律必须要执行。

11.刑在禁恶,法本远情。﹝北宋﹞欧阳修

【释义】刑罚就是要禁止恶性的,法律本身是无情的。

12.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北宋﹞欧阳修《春秋论下》

【释义】法律实施的对象是人,所以即使很小的事情也要谨慎。

13.法戒轻变,令贵必行。﹝元﹞《宋史》

【释义】法律不要轻易变化,命令一定要执行下去。

14.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战国﹞《墨子》

【释义】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把事情做好,是从来没有的事。

1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战国﹞《商君书》

【释义】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

16.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战国﹞《商君书》

【释义】因此用刑罚治理民众就会畏惧,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发生,没有邪恶的事发生,民众就可以享受他们的快乐了。用道义来教化就会放纵自己,民众放纵自己就会作乱,民众作乱就会被民众所讨厌的东西伤害。

17.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战国﹞《荀子》

【释义】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

18.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汉﹞《潜夫论》

【释义】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的古训是说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法,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驰,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动乱,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

19.治天下不可以无法度。仁政者,治天下之法度也。﹝南宋﹞朱熹

【释义】治理天下不能没有法律的规范,一个明君就是治理天下的法律规范。

20.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北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释义】用严格的法律来管理人民,但是惩罚人的时候要宽大不要斤斤计较。

以上是申论范文写作技巧,申论万能模板的部分备考内容,申论写作栏目还为大家提供申论热点、申论技巧等相关内容。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公务员招考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