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面试热点话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热点背景】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方案、积极推进。比如,天津规定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书面作业;江苏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山东要求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超纲超前等等。层层规范之下,校外培训机构逐步走向正轨。那些或是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或是不具备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是实际教学与宣传内容相去甚远的校外培训机构,大多已经关停。
2018年2月以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各省区市均已出台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摸排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25.9万家,按照边摸排边治理的原则已经整改4.5万家。专项治理工作摸排阶段任务已基本完成,同时启动了治理整改工作。这也意味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进入集中整改“攻坚期”。
【热点解析】
在2018年两会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校外补习时说到:校外培训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但不能成为教育秩序的干扰者。面对现下各类校外补习班,一方面吞噬者孩子们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
当今的各类校外补习班,从最初的学校知识延伸到教学内容前置,从语数外到兴趣爱好班,再到令人啼笑皆非的网红培训,首先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起到了负面效果,其次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知识吸收。其次,补习班的费用从几百块到上万块,这也成为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来源,无形中加重家庭经济压力。最后,这样的补习是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一方面干扰老师的正常授课,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热点对策】
解决培训热问题,必须要内外联动,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也应该让家长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校内教育。
1、除了整治培训机构、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减负更需要一场观念上的革新。
孩子会出现在校外培训机构的课堂上,是由很多家长的攀比心理造成的。所谓“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在年轻家长群体中盛行,所以家长会盲目的为孩子报很多班。想要打造教育新秩序,家长群体观念上的革新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2、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迎合了家长的育儿心理,但质量堪忧,需要整治。
很多培训机构利用家长的“想赢”心态,推出一系列看似迎合家长心态的课程,但实际上这些课程是与校内教育教学大纲严重脱节的,并且没有相关的检测资质,授课及培训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想要很好的规范市场,就要从校外培训的资质以及培训质量抓起。对于那些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外班,政府应该要给予肯定并积极扶持。而对于那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开展“应试”培训,超前教、超前学,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和招生秩序,令学生痛恨、家长无奈、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则必须依据“负面清单”,坚决整顿、绝不手软。
3、只有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
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不断增加,其实也值得教育者深思,因为学校的教学设置和课程设计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所以才会有校外的培训机构来不断迎合。想要彻底从根源解决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我们就需要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从课程设置上、提升兴趣程度上、学生的接受和反馈程度上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注意家校联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在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让教育环境更加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