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年招聘事业编(专任教师岗、辅导员岗)延长简历投递截止日期并于线上开展通知

发布时间:2025-09-09 00:53:23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招聘计划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度招聘计划,外国语学院招聘专任教师6名、辅导员1名。

岗位类别

招聘科室/教研室/研究所

招聘专业中类

学历学位要求

招聘具体条件

招聘指标

国内京内、海归京内、博士后出站、京内调入、京外调干

海归

京外

合计

专任教师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

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类,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类,法学学科-社会学类,法学学科-法学类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应届毕业生需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及以上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需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京内调入人员应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引进人员应具有高等学校教授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本科为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背景或科研能力突出者优先考虑

1

2

1

专任教师

翻译研究所

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类,法学学科-社会学类,法学学科-法学类,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海外翻译领域博士优先、交叉学科背景优先,或调入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在翻译学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副教授以上的优秀教师。

1

1

专任教师

法语语言文学研究所

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类,法学学科-社会学类,法学学科-法学类,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能够承担法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有跨学科教育或职业背景,或具有法学背景者优先,特别优先相关领域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前来成为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

1

1

专任教师

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

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类,法学学科-社会学类,法学学科-法学类,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能够承担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本科及研究所教学任务,有跨学科教育或职业背景,或具有法学背景者优秀,特别优先相关领域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前来成为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

1

1

专任教师

大学英语教研室

法学学科-法学类,法学学科-政治学类,经济学学科-工商管理类,经济学学科-经济学类,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有跨学科外语教育或职业背景者优先,尤其具有法律英语、商学英语背景者优先。

1

1

专任教师

西语教研室

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类,法学学科-社会学类,法学学科-法学类,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有跨学科教育或职业背景者优先,尤其具有法学背景者优先。

1

1

岗位类别

招聘科室/教研室/研究所

招聘专业中类

学历学位要求

招聘具体条件

招聘指标

国内京内

海归京内

合计

辅导员

学生工作办公室

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类,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类,法学学科-社会学类,法学学科-法学类

硕士研究所及以上

中共党员,热爱学生辅导员工作。

1

1

招聘具体要求见中国政法大学招聘网

我校招聘基本条件

1、专任教师招聘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

(2)身心健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优良的教师职业素养。

(3)具有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能够承担高水平课程的授课任务;原则上应具有连续1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4)国内应届毕业生的派遣证、毕业证(一般指国民教育系列毕业证书,是指通过电子注册学籍,国家承认的学历,是现有教育的主体。)、学位证(学位证书,又称学位证,是为了证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授予的证书,在我国学位证授予资格单位为通过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目前我国学位分为三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其中,学士学位里还包括第二学士学位,统称学士学位)均须为2020年取得,在读期间不得存在人事或劳动关系、不得缴纳社会保险,其中非北京市常驻户口国内应届毕业生年龄要求为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1993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留学回国人员应当于2020年10月31日之前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可的学历学位、回国不超过2年且未经派遣;博士后须于2020年内自海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出站;京内调入人员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京外调入人员须为教授、博导,已取得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为本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年龄不超过48周岁。

(5)应聘人员的高等教育各阶段学历均须为全日制性质并取得相应学位,毕业院校均为海内外知名大学。

(6)非本校教职工配偶、直系血亲及其他近亲属关系(具体范围参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执行)。

2、辅导员招聘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中共党员优先。

(3)身体健康(一般多指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疾病、身体条件可以胜任工作强度,如果特殊身体情况应致电招考单位咨询)。,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

(4)国内应届毕业生的派遣证、毕业证(一般指国民教育系列毕业证书,是指通过电子注册学籍,国家承认的学历,是现有教育的主体。)、学位证(学位证书,又称学位证,是为了证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授予的证书,在我国学位证授予资格单位为通过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目前我国学位分为三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其中,学士学位里还包括第二学士学位,统称学士学位)均须为2020年取得,在读期间不得存在人事或劳动关系、不得缴纳社会保险,其中非北京市常驻户口国内应届毕业生年龄要求为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1993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留学回国人员须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可的学历学位、回国不超过2年且未经派遣。

(5)应聘人员的高等教育各阶段学历均须为全日制性质并取得相应学位,毕业院校均为海内外知名大学。

(6)非本校教职工配偶、直系血亲及其他近亲属关系(具体范围参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执行)。

学校专任教师相关待遇

被录用人员享有事业编制;学校按照相关规定提供周转房。同时,学校为专任教师岗位人员建立了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培养体系:

1.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设立了“新入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计划”,为新入校教师提供5万元人民币的科研启动资金。

2.专任教师入校工作2年后,教学科研业绩优良者可以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提升专项资助计划”遴选,赴海外名校进行为期1年的研修。

3.为培养造就新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实施“钱端升杰出学者支持计划”,专任教师入校工作3年后,可以参加遴选,获得每人每周期30至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资金,对于期满考核优秀的支持计划入选者,给予5年特殊津贴奖励,每年5至8万元人民币。

4.根据专任教师的学术成果与科研贡献等指标,给予5至30万人民币不等的科研资助。

5.学校为人才引进人员提供相当数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

具体标准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简历投递截止日期

受疫情影响,我校专任教师岗的简历投递:国内应届毕业生不晚于2020年3月10日;其他来源应聘者不晚于2020年10月31日。管理、辅导员及其他专业技术岗的简历投递:不晚于2020年3月10日。

应聘方式

应聘人员登录中国政法大学高校教师招聘系统([www.edu.cn/cupl](http://www.edu.cn/cupl))注册并选择所应聘的职位进行简历投递(包括个人详细简历和学术成果简介)。之后,学案通过人事系统线上筛选简历,组织应聘者参加线上试讲和面试。管理、辅导员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招聘及考察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http://www.xiaononfu.com/

联系人:马老师

联系电话:18811015635,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外国语学院

2020年2月22日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人才应聘报名表

个 人 信 息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民 族

照片

政 治 面 貌

籍 贯

电 话

邮 箱

最 高

学 历

研究方 向

教育背景(从第一学历学位填起)

起止时间

毕业院校(科研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学位/学历

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所在学校/单位/科研机构)

科 研 经 历

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如有发明专利授权情况请一并填写。

学 术 成 果

近五年发表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同一作或导师为第一作者)

工 作 经 历

能 力 特 长 或 其 他

本人承诺:以上所有资料均属实。如有不实,本人愿承担与此相关的一切责任。
本人签名(电子签名):
年 月 日

[1] [2]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新闻资讯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