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专家提醒各位考生了解常识知识:
最小曼哈顿网络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三年级学生郭泽宇破解了一个猜想——根据曼哈顿城市地图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最小曼哈顿网络问题。他的论文被计算几何界最高层次的学术会议——第25届计算几何国际会议录用,同时作为最佳论文被会议特刊约稿。
给定平面上的一个点集,构造总长度
最小的网络,使得任意两点之间都有长度最短的路径相连——学者们给它起名“最小曼哈顿网络问题”。这十多年来,因证明计算极其复杂,这个“最小”只是猜想。
郭泽宇的成果令国际计算几何界欣喜,也为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计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8年,在李政道先生倡导和设立的“莙政基金”支持下,复旦大学资助优秀本科学生尽早接触学术研究的计划正式实施。借鉴“莙政基金”的实施经验,复旦陆续开展了“望道项目”和“曦源项目”,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申请时间灵活、申请形式多样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
郭泽宇的研究项目正是“莙政项目”。最小曼哈顿网络问题在城市规划、网络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以及计算生物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但它是国际计算几何领域没有解决的“猜想”。面对郭泽宇选择的这个难题,基于鼓励本科生创新和支持年轻人“闯劲”的考虑,评审专家们决定给予莙政学者项目资助。
据了解,从1998年到2008年,复旦大学已有1556位学生获得资助开展研究,其项目学科涵盖了医学、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在郭泽宇当初的项目申请书上,作为推荐老师的中科院院士陆汝钤表达过的观点,正好可以用来评价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许多学生脱颖而出,走上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
年仅20岁的复旦大学大三学生郭泽宇和25岁的博士研究生孙贺共同完成的关于“最小曼哈顿网络问题算法和复杂性”的论文,近日被第25届计算几何国际大会(SCG)录用,并受邀出席大会作报告。消息传出后,“复旦学生破解世界级几何猜想”的消息立刻被各媒体争相报道。
昨天,该校计算机学院朱洪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这谈不上世界级难题。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静下心来搞科研的心态。”与此同时,社会学专家也表示,动辄“世界级”,体现了部分媒体的浮躁心态。
年轻的奇迹阔别18年,内地青年重回SCG
在位于丹麦奥胡思大学湖岸剧院的第25届计算几何国际大会上,复旦大学20岁的大三学生郭泽宇代表论文作者向大会做了报告,报告题目是“最小曼哈顿网络是NP-C”。
这意味着,计算几何领域这一10年未决的重要问题由这两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成功解决了,而此前,中国内地研究机构阔别SCG大会讲台也已经18年了。
公务员专家提醒考生多关注社会热点是公务员考试胜利的基础!